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Day 463—社會主義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63—社會主義 1


社會主義是一套經濟體系和政治理論,解釋頗多。一種解釋是主張或提倡公共或是整個社會作為整體,來擁有和控制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其提倡由集體或政府擁有與管理生產工具,以及分配物資。又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福宣言又認為:"在這種制度下,公共利益優先於私人利潤的利益。社會主義政策的當前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和推行收入與財產的合理分配". 社會主義分為了諸多流派,從建立合作經濟管理結構到廢除等級制度以至於自由聯合。實際上,無法簡單地用一個定義來包容所有流派,各派區別存在於應當建立何種社會共有的形式(包括勞工合作制、共同擁有制、國家擁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比重,生產單位應當如何管理組織以及國家在社會中的角色。總的來說,一個社會主義系統應該包括一套收集生產並分配的系統,直接用於滿足經濟需求和人類需要。物品和服務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直接地使用而不是為了因資本積累需要而產生的私人利益。


 


存在問題--

這麼一個理想的公共利益優先於私人利益的強調公有制的主張無論是為了取代或者改良主張私有資本的主義以改善人類的貧窮問題都是可行的,然而很詭異的是,這個理想在許多國家中作為主要方向在執行的時候,從來都沒有達到它的最終目標理想,然後一方面主張自由(私有)市場經濟的國家對此社會主義的刻意負面宣傳,一方面宣稱在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也竟然不斷的證明著這個主義在執行上的失敗並且以貧窮作為收場,於是這個原本就停留在意識型態上的社會主義又在人類世界上更蒙上負面與難行的解讀。

有些較富有先進的國家因為所謂的自由經濟的高度發展而更願意照顧到這類經濟制度下所存在的弱勢國民於是有例如多徵富人的稅收以儲備救濟窮人的救濟金這樣的改良制度,但人們在根深的其實不自由與不平等的自由經濟的洗腦下,在這樣的被養成教育的階級意識中,富有者普遍認為那是自己的財產被拿去救濟/幫助無能力工作的人,而貧窮者認為自己獲取救濟金是一種接受施捨和顯現自己無能的狀態,於是雙方在認知上仍然是支持著貧富差距以及私有財產為主的意識型態於是無法根本和穩定的改善整體的生活狀態。沒有瞭解到每個人類與生命在地球上誕生的時刻便已經具備的無條件的生存權利與條件,而其實是人造的一些資源分配的機制所導致的貧富資源不平等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