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Day 342—出發點 vs 表達方式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2—出發點 vs 表達方式


在走向生命的旅程上我們都是在進程中不斷的改變自己,但是我們要改變的層面是什麼? 這個探問的產生是因為自己過去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的過程以及心智的經驗記憶的控制下對於改變的誤解,在這裡分享觀察心得。

我們在成長和被教育的過程中所接受的適應社會或與人合作的方式大都是在行為的層面接受控制和教導或被糾正,例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大人話小孩子不要插嘴;和人有約定不可以遲到;要做一個聽話守規矩的人這樣你才會被人接受而受到保護等等。這些都是在行為層面上的控制,於是在我們習慣於一直在行為表像上表現出他人可以接受的自己的樣子之後,當我們接收到由根本內部改變自己的時候,仍然會習慣性的由外在表現的層面來判定和評斷自己的修正或改變,於是這時便偏離了改變方向。

那是因為要做到真實的改變時的焦點是我們的心智的出發點,繼而經由停止和領悟影響到如同行為的表達層面,最終成為活著的文字如同生命表達。所以我們常在Desteni的訊息上面看到對於出發點的質詢。什麼是這個出發點呢? 簡而言之,就是去看見自己的表達的源頭和目的是以自我或自我利益/興趣為中心的,還是以一體平等的全體生命為主要方向的。若是以前者為出發的的話,那便是在允許心智的建構、兩極價值觀、人格模式、情緒能量的控制下的表達,若是以全體生命為出發點,便是在超越心智的物質身體生命層面自我主導的表達。當我們了解了這個分別之後,就可以明白澄清一些疑惑和現象。

首先,我們很難由對某個他者的表達中了解和評斷他人的行為價值,例如當有人溫和的詢問你的出發點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有某層面在心智中表現自己看起來懂得比較多,而當某人叫囂的問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可能在某層面回應和支持你的問題和行為,所以這兩種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對他人的行為的解讀往往都僅是表現出自己在投射的心智建構,於是是徒勞的,重點是在我們如何經由對方的物質訊息中支持和協助自己如同支持生命。

同時我們了解到不必去在自己的行為表層上看起來的表現來不斷的判讀自己做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或者聚焦在修正自己的言行習慣,而是要去看見自己的出發點,而這個出發點唯有在自我誠實中的自我領悟才得以覺察,所以他人也是無法就這樣可以判斷出自己的狀態是什麼,於是能真實在根本上幫助到自己的只有自己而全然的依賴他人的協助便是自欺的。

我們了解到這整個世界的物質層面所面臨的問題正是因為我們誤信了心智並由心智控制物質生命的後果,如果我們的改變仍然以為只是在行為表面上的更改所以看起來可以被接受的話,又是回到了心智在控制的狀態了,因此當我們在看見覺察和領悟自己的工作中,不斷的將自己帶向物質生命,外顯的行為表達便可以因而有所調整而逐漸趨近於全面的主導自己活出如同文字話語的生命表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