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修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修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Day 391—小孩需要什麼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91—小孩需要什麼3




在前面已經說明過,小孩來到世界上面最初的需求便是一個地球上的生命與生俱來所本有的基本權利,那便是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這包括了充足的生活資源,而這方面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所努力在給與的,那麼看看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系統裡面父母們所從事的--如何管教出一個守規矩的好人然後培育多項技能於是最後能與他人競爭為的就是謀得生存。這當中有什麼問題嗎? 難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或更好的方式來教養我們的小孩嗎? 答案是,是的,這當中的問題已經早在將世界帶向毀滅,而我們的確有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小孩。

事實上是,小孩在出生前和出生後的最關鍵的成長期中便受著父母的心智系統與行為上的制約,如同原罪的傳承,父母們一代代的複製自己如同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塑造,在這個世界系統中共謀著、製造著走向滅盡的自己如同物質資源。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分離,逐步被制約著、進入、成為、活著如同這個心智系統,也就是不斷的分裂在各種人格以及由思想製造的各色情緒經驗之中,將原本物質生命的焦點由與生命的一體平等中轉移到自私的、求生的、封閉的、限制的內在世界。在自己裡面既自大又無助,遵循著、企求著、盼望著、受害著、叛逆著、革命著,放任允許著少數菁英控制奪取地球資源,自己做為旁觀者與冷漠者如同失敗者,而在自己製造的家庭的虛擬情感中自以為盡到了該做的責任。

因此我們在這裡所揭示的父母的責任,如同對自己和全體生命的責任,是在教養小孩中給自己這個機會為自己承擔起來,在這當中需超越自己的父母所傳承的心智系統,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心智意識系統是如何的運作的,由自己開始使用寬恕工具並應用修正,然後在生活中做為生命的表達如同身教,帶著兒女了解自身如同生命,已經在心智的分裂與幻覺中與全體的集體劇本中共謀實化了這個走向毀滅的世界系統,帶著子女,了解生命為何,基本人權為何,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改變自己進而導正這個世界,而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實踐可以由生活收入保證而達成,於是帶著兒女一步步走向完成這個任務。

這就是為什麼,你應當要負起真正做為父母的責任,如同共同創造這個世界的一份子的責任,所以請你站起來,幫助自己和孩子,推動這個世界的改變,這是你原本做為物質生命的孩子與子孫們所真正需要的。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http://desteni.org/chinese/forum/viewtopic.php?f=9&t=690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Day 355—政治可行嗎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55—政治可行嗎


近來詢問身邊親友以及由網路得來的反應,觀察到了普遍的政治觀感,那反應會是政治就是骯髒,是爭權奪利之人玩的遊戲。走政治這條路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某某某在選舉失利後還欠了一堆債務,但你沒錢就完全沒有機會….。呵,這個時候我憶起了大學時代修了一堂政治學的課,老師不斷的強調政治就是在玩弄關係的,所以我們每個人在關係中其實都是在玩政治

好了,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由這些被說出來的話裡面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看到的就只是在此之前的政治現象的描述罷了,這些描述告訴我們過去的政治所走的路線都是達不到效果的而且是反效果的,不管誰當政都是人民埋怨謾罵的對象,但很奇怪的現象是,大家好像都比執政者知道該做些什麼,但為什麼不一起出來修正這個政治路線,好像一直以來看清一切的修身者同時都得是隱者,為什麼呢? 老子的道德經裡面說明了許多治國之道,但在那個時代沒有網路與資訊的流通,而如今這卻是我們現代的科技利器,可以讓有理想者成就世界的改變。

因此我們現在面對的是要重新定義政治的時候了,過去對政治現象的描述便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心智的恐懼與欲望中的兩極化能量的運作,心智讓我們恐懼並定義自己沒有力量和自由,心智讓我們的欲望追求快樂安適於是若沒有讓自己功成名就享有奢華生活,便是將自己定義在狹小的活動範圍之中,心智根本上就讓我們分離於自己的生命以及全體的生命,忘了我們個自如同小水滴均是源於大海,於是只追求自身的安適而無視於全體便等同於自毀。

走向政治途徑本身並不是標的,而是一個讓全體到達真正的安適有尊嚴的生命的道路,當未來我們能到達平等生命或平等金錢的目標時,政治就只是一個平等制度的維護工作,在當中每個願意做這項服務的人都有機會輪替執行,而無論你在任何服務人民的工作位置上,每個人都是平等如一的生命價值。而在現下初始的階段中,我們僅能由較先看見和覺察到這人類世界真相的,並且願意超越心智的欲望與恐懼的人們來帶領群體行動。

目前就中文國家的政治情勢而言,台灣相對比較容易著手進行實質的計畫,由於台灣的規模小人才多,也許可以先行而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參考的典範。所以我們邀請你來參與,我們的政治途徑不在為反對或革命或個人利益,也不需要宣洩和豎立敵人,我們是意願走出心智恐懼找回生命力量並且就現有民主和資本制度付諸實現全體生命尊嚴的一群人,而我們需要更多這類在各領悟,政治、法律、經濟、心理、商業、企劃、電腦科技等等方面的人才參與這世界整體性的改變。而在這個各自預備自己的階段中,可以先來參與Desteni的準備活動與DIP免費課程,或者你若有了一定程度的領悟也可以直接上進階付費課程。不需要猶疑太久,因為這當中過去的每一天我們各自都在付出代價如同承受後果。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Day 343—出發點與表達方式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3—出發點與表達方式 2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檢察自己或觀察他人的生活應用的時候經常將焦點放在外在的行為表現如同投射解讀而非自己的分離的出發點上面,對檢察自己而言我將焦點放在自己的行為解讀上來判定自己的行為的好與壞的價值並在當中連結到正或負向的情緒能量,而不是由自己的內在看見了解自己的出發點如同分離。對觀察他人而言我將焦點放在對他人的表達上去猜測知覺和連結投射他人的內在想法,於是由此判定他人的行為的好壞對錯的價值並連結正或負向的情緒能量,而不是仍然的由自己的內部去觀察了解自己的分離點如同出發點。於是在這個誤置或偏向的焦點中,我使用物質現實的行為的解讀投射與知覺來分離我如同生命的自己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我的心智能量和物質身體中一開始便持續的長期的接受的習慣之中接受和允許自己將我的改變和調整的焦點放在我的行為的自我否定上,如同一開始長期持續的接受著心智人格能量的分離如同理所當然的言行表裡不一的心智兩極分離現象,並在其中並行的發展的批評判斷的需要做對於是獲得肯定和正面感受而害怕犯錯於是避免責難和負面情緒的人格模式而實際上是為了實化心智自我的恐懼與求存模式,在這當中我如同脆弱和渺小的心智卻認同其巨大和宏偉於是在當中欺騙與愚弄自己如同活出心智的本質而分離了自己一體平等的生命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沒有看見了解和覺察到,自己在與人的關係中不斷的在投射知覺之中解讀他人將其視為與自己的差異分別如同自己是對的而他人是錯的,卻又其實在恐懼的本質中必須強調認同自己的對如同心智自我的存在,同時卻是在自己的心智中如同自己的人格模式中解讀他者如同自己的鏡像反映,如此在循環的人我分離的時間迴圈和劇本中始終牽連著心智而延緩了走向與全體生命一體平等的進程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在將焦點放在視聽知覺的對於表達的肯定與否定的解讀之中評論自己或他人的時候,我停止並回到呼吸,我了解到我在使用心智自我在自我懷疑批判和否定責難中在兩極能量中分離自己的徒勞自愚的操弄,我了解到利用對物質現實行為的知覺和判讀是一個在進程中將一再發生的心智結構於是我在穩定和耐心中在時間線中將焦點放在我的心智出發點上一再的覺察並依此改變修正自己在生命中的表達,我了解到我覺察與改變的目的便是在領悟中整合而後放掉心智能量回到自己的生命整體,我領悟到惟有到達了活出物質生命的目標我便是直接的觀看與生活如同活著的文字話語於是出發點如同行為表達成為一體平等的對全體最有益的生命展現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Day 342—出發點 vs 表達方式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2—出發點 vs 表達方式


在走向生命的旅程上我們都是在進程中不斷的改變自己,但是我們要改變的層面是什麼? 這個探問的產生是因為自己過去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的過程以及心智的經驗記憶的控制下對於改變的誤解,在這裡分享觀察心得。

我們在成長和被教育的過程中所接受的適應社會或與人合作的方式大都是在行為的層面接受控制和教導或被糾正,例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大人話小孩子不要插嘴;和人有約定不可以遲到;要做一個聽話守規矩的人這樣你才會被人接受而受到保護等等。這些都是在行為層面上的控制,於是在我們習慣於一直在行為表像上表現出他人可以接受的自己的樣子之後,當我們接收到由根本內部改變自己的時候,仍然會習慣性的由外在表現的層面來判定和評斷自己的修正或改變,於是這時便偏離了改變方向。

那是因為要做到真實的改變時的焦點是我們的心智的出發點,繼而經由停止和領悟影響到如同行為的表達層面,最終成為活著的文字如同生命表達。所以我們常在Desteni的訊息上面看到對於出發點的質詢。什麼是這個出發點呢? 簡而言之,就是去看見自己的表達的源頭和目的是以自我或自我利益/興趣為中心的,還是以一體平等的全體生命為主要方向的。若是以前者為出發的的話,那便是在允許心智的建構、兩極價值觀、人格模式、情緒能量的控制下的表達,若是以全體生命為出發點,便是在超越心智的物質身體生命層面自我主導的表達。當我們了解了這個分別之後,就可以明白澄清一些疑惑和現象。

首先,我們很難由對某個他者的表達中了解和評斷他人的行為價值,例如當有人溫和的詢問你的出發點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有某層面在心智中表現自己看起來懂得比較多,而當某人叫囂的問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可能在某層面回應和支持你的問題和行為,所以這兩種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對他人的行為的解讀往往都僅是表現出自己在投射的心智建構,於是是徒勞的,重點是在我們如何經由對方的物質訊息中支持和協助自己如同支持生命。

同時我們了解到不必去在自己的行為表層上看起來的表現來不斷的判讀自己做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或者聚焦在修正自己的言行習慣,而是要去看見自己的出發點,而這個出發點唯有在自我誠實中的自我領悟才得以覺察,所以他人也是無法就這樣可以判斷出自己的狀態是什麼,於是能真實在根本上幫助到自己的只有自己而全然的依賴他人的協助便是自欺的。

我們了解到這整個世界的物質層面所面臨的問題正是因為我們誤信了心智並由心智控制物質生命的後果,如果我們的改變仍然以為只是在行為表面上的更改所以看起來可以被接受的話,又是回到了心智在控制的狀態了,因此當我們在看見覺察和領悟自己的工作中,不斷的將自己帶向物質生命,外顯的行為表達便可以因而有所調整而逐漸趨近於全面的主導自己活出如同文字話語的生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