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懷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懷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Day 343—出發點與表達方式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3—出發點與表達方式 2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檢察自己或觀察他人的生活應用的時候經常將焦點放在外在的行為表現如同投射解讀而非自己的分離的出發點上面,對檢察自己而言我將焦點放在自己的行為解讀上來判定自己的行為的好與壞的價值並在當中連結到正或負向的情緒能量,而不是由自己的內在看見了解自己的出發點如同分離。對觀察他人而言我將焦點放在對他人的表達上去猜測知覺和連結投射他人的內在想法,於是由此判定他人的行為的好壞對錯的價值並連結正或負向的情緒能量,而不是仍然的由自己的內部去觀察了解自己的分離點如同出發點。於是在這個誤置或偏向的焦點中,我使用物質現實的行為的解讀投射與知覺來分離我如同生命的自己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我的心智能量和物質身體中一開始便持續的長期的接受的習慣之中接受和允許自己將我的改變和調整的焦點放在我的行為的自我否定上,如同一開始長期持續的接受著心智人格能量的分離如同理所當然的言行表裡不一的心智兩極分離現象,並在其中並行的發展的批評判斷的需要做對於是獲得肯定和正面感受而害怕犯錯於是避免責難和負面情緒的人格模式而實際上是為了實化心智自我的恐懼與求存模式,在這當中我如同脆弱和渺小的心智卻認同其巨大和宏偉於是在當中欺騙與愚弄自己如同活出心智的本質而分離了自己一體平等的生命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沒有看見了解和覺察到,自己在與人的關係中不斷的在投射知覺之中解讀他人將其視為與自己的差異分別如同自己是對的而他人是錯的,卻又其實在恐懼的本質中必須強調認同自己的對如同心智自我的存在,同時卻是在自己的心智中如同自己的人格模式中解讀他者如同自己的鏡像反映,如此在循環的人我分離的時間迴圈和劇本中始終牽連著心智而延緩了走向與全體生命一體平等的進程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在將焦點放在視聽知覺的對於表達的肯定與否定的解讀之中評論自己或他人的時候,我停止並回到呼吸,我了解到我在使用心智自我在自我懷疑批判和否定責難中在兩極能量中分離自己的徒勞自愚的操弄,我了解到利用對物質現實行為的知覺和判讀是一個在進程中將一再發生的心智結構於是我在穩定和耐心中在時間線中將焦點放在我的心智出發點上一再的覺察並依此改變修正自己在生命中的表達,我了解到我覺察與改變的目的便是在領悟中整合而後放掉心智能量回到自己的生命整體,我領悟到惟有到達了活出物質生命的目標我便是直接的觀看與生活如同活著的文字話語於是出發點如同行為表達成為一體平等的對全體最有益的生命展現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Day 323--自我懷疑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23--自我懷疑 2


觀察到的自我懷疑還有一些特定的模式,一種情境是已經做好的決定之後他人在事後對自己的決定所抱持的質疑看法,有時候會讓自己重新懷疑自己的決定,我觀察到的是這類會提醒人們再度自我質疑的決定都是在自己當初做決定的時候就已經仍然不確定而沒有處理完全的焦慮和出發點,然後利用他人的質疑來喚醒這些疑惑點,如果沒有覺察到這個原本就來自於自己尚未處理的源頭,人們便會利用他人的質疑和不贊同做為無法決定的理由然後歸咎他人或他人提出的理由來承擔自己的責任,於是這時候自己不但沒有自我主導的完成接受一個選擇,反而耗費許多時間和資源耽溺在某些並沒有幫助或幻覺性的出發點上。

我自己則觀察到我特別將他人的責難與我的決定或選擇或做法連結起來,產生困擾和自我懷疑,甚至原本在相當自在順利幾乎沒有產生判斷的地方沒有預期的被他人提出來認為是錯誤的時候,嘿嘿,好像突然被踩到神經一樣,我便會相當的感到不舒服和害怕恐懼,恩,那與我在很早期的時候所設定的一些人格模式有關,為了讓自己不被他人挑毛病而遭受巨大困擾,我開始訓練自己在許多事情的細節上都深思熟慮小心翼翼的做對與錯的判斷,後來在不斷的嘗試錯誤而產生了一些所謂的處理事務的自信之後,早已經付出了接受允許了許多的心智和人格和能量結構的代價,而在這些虛構起來的自信中一旦被他人質疑了,一方面喚起了小時候被揪錯誤的痛苦責罰經驗,很奇怪,我早已經知道了當時人們對我的否定許多都是誤解虛構的而對當時的對象都解除了反應,但照樣的在不同的人身上啟動反應。這觀察也說明了心智人格與能量結構的多層複雜關係。

另一方面也就因為曾經以為我必須要不斷的自我反省質疑然後判斷對與錯來在這世界上存活而累積的自我與能量,在發現竟然還有我沒有存疑過或者早就處理過的點仍然可以被用來挑錯誤的時候,我就開始發作了,發作的內容就會是像這樣的思想: 這樣怎麼可能有錯,怎麼有人白目到會找出這種事情來判斷我? 而當中我自己沒有看見的是,首先,在進程中我當然有自己還沒有看到卻是值得被提醒的事物,那便是我的心智結構和情緒能量,而我真正要去學習領悟的也是這些結構。再來,我在感到被質疑和被挑錯的過程中,這個懷疑與錯誤的定義是由我的過去記憶和經驗和能量來定義的,是我先設定好後再自己跳進去的陷阱。

然後後續的事情和人格模式又繼續發生,我發現自己也不敢就這樣的去抗議這個我認為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因為我看到了我的情緒能量,我知道那是虛構的,於是一旦情緒在這裡我便又繼續懷疑和責難我的抗議與反駁是否是對的,但是當我起了這個質疑我便壓抑了自己的反應能力,我便沒有給自己機會和責任去看見我的憤怒點和出發點而是再繼續累積能量的。

由此可知自我懷疑的結構以及與自我責難與批判和受害者和壓抑等種種人格模式相連結而根深的心智能量系統的處理確實不易,一個不小心就會逃掉或者利用另一種人格來取代,這也是一個我們如何在心智中一再分裂於是甚至無法與自己所是的心智整合的例子,但若是沒有跨出去承接這個整合的責任便不會有回到生命的機會,於是給自己機會看進在這堆心智中的結構與情緒,成為自己的心智並在當中做出改變修正,一步步的走進生命。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Day 322--自我懷疑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22--自我懷疑 1


我們若遇到在做決定的時候猶疑不決,感到有許多矛盾或衝突的點,無論是在場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值得選取的優點,或者每個決定都有其不確定的地方,或者每個決定都有其可能的缺失,而令我們不知如何選取才是正確的。

在這樣的猶疑之中我們若能夠退一步的看見我們在這之中的思想能量運作,便逐漸可以發現了解到這些猶豫自身並沒有實質的物質現實證據可以給我們確實的來證明到底哪一個選擇是正確的,那麼在這樣的實際狀況下我們該如何做選擇? 而我們內部的猶疑感覺又是怎麼一回事?

例如,做學生的會為了畢業之後要繼續升學還是就業呢? 升學的話可以打鐵趁熱的讓習慣的學生身分順利而繼續的進行,若就業的話可以先學取經驗並且早些賺錢獨立生活;而升學的話可能會有經濟來源的疑慮,要花些時間和溝通金錢來源,先就業的話也怕自己未來感到需要學歷的時候已經更沒有把握再回到學校了。於是在這個典型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兩個選擇都有可取之處也有令人擔憂之處於是都不能說服自己做決定,人們會在這個兩難中去詢問他人的看法,其他人便就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給予意見或建議,但是若遇到了相反的意見便又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樣類似的情形經常出現在生活中各類大大小小的決定之中。

然而讓我們仔細瞧清楚我們在這個選項中給予的正向和負向的條件和價值,他們全都來自家庭社會賦予的價值和他人傳授的經驗,那些他人走過的路並不會全然成為我將要走的路,而我將要走的路我現在其實並不會真正的知道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情,除非我在想像中已經給予了期待,因此所謂的兩難或三難的情境是自己的假設,這些選項不過是告訴我們,他們全都是可以進行下去的事物,只是我在此當刻先得為自己做一個決定,那麼又回到原來的疑惑,怎麼決定?

哈哈,這時候我們看到我們在依據的做決定的數據或理由根本的是來自於一個恐懼,因為我們害怕做錯了決定,害怕遇到自己無法面臨的困難,害怕做了決定之後將來後悔,或者聽到長輩說,你看吧我當初就跟你說過了! 因此我們在做決定之前就已經先設定好了對未知的恐懼和決定後的失敗,甚至我們可以為了逃避決定創造更多的選項或理由作為逃避面臨做決定的自我責任,因此這關於做決定的自我懷疑的根本都來自於恐懼的情緒能量,而自我懷疑本身便是一個我們用來不斷地坐困其中的心智設計。

因為我們看看,當我們不需使用這個自我懷疑和恐懼未知的設計的時候,做決定可以是簡易輕鬆的,因為既然兩個選擇例如甲和乙都是我可以從事的,當我選擇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有錯,也不表示我放棄了另外一個選項,而至於現在以何者為優先的選擇便可以將自己周邊的訊息都儘可能地蒐集之後做一個較方便的或者省時的選擇等等。然而在到達這一步之前該如何地放下我內在的疑慮和情緒,便是經由自我寬恕的解構和自我覺察與自我修正來協助自己回到物質現實中一步步地實踐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