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觀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觀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Day 424—共識團體VS民主團體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24—共識團體VS民主團體



這世上的民主多是建立在假象上面,因為這些制度及團體所成就的並非是為全體最佳利益的,卻是操弄和欺騙的。我們看到這世上所謂先進的民主國家同時也是創造兩極化世界的主使者便可得知。

Desteni如同一個共識團體所要實踐的世界也是一個建立在最直接的民主上,也就是所有生命的利益上的世界,但很有趣的,我們卻很少看到這個團體自己在進行例如投票表決或事事討論這般的民主程序,為什麼呢? 由於在此階段在初期的進程中的人們因為看到自己需要藉由帶領者為全體站立的視野來支持自己與他人,於是人們在自己的意願與信任中跟隨帶領者的腳步來實踐在同一個聲音中的有效行動。那麼在這個階段中的事物的進行便會有如下的一些情況。

當成員們看到了對全體有益的觀點時,便可直接的提出並得到採納,而帶領者看到了原先政策的不適用時也可以隨時的修改方向。當團體中有人顯現或表示出可以負責某項事物的時候,便在無條件的信任中給予任務,原因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同時有許多做法,於是只要有人願意在大原則中持續的執行事務如同活出自己的話語才是重點,除非其後在技術或共識原則上證明為不適任,便可再進行調整。在此當中當負責某事物的執行者在某個項目上有需要他人的看法的時候,便提出來讓大家表達不同的觀點,然而最後大家仍然得尊重與信任執行者的最後決定。所謂的觀點不同於意見,觀點是可以加進來考慮的點,意見則是帶著能量的評價與否定,是不允許的。而當某事物的處理上已經有人可以因為具備技術與共識原則做決定的時候,便不會需要花費時間在更多的討論上面於是創造摩擦和意見產生的機會。

這些處理程序甚至不需要白紙黑字如同規則寫下來,當人們的進程走到一定的程度後便會到達這個處理事務的共識,僅是因為每個人在自我誠實、負責與信任中與全體一體平等。於是在共識的團體中如此的運作便不需有衝突的發生,有衝突的發生仍是因為意見的存在,意見來自於發起者由於訊息的不足而沒有自覺也無法信任他人,那便是以自我為中心利益的。這類的狀況會先經由導正與觀察,若仍無效則使其不再參與直到修正。

現今的民主制度則是一個縱容心智意見的後果,容許各類意見者操弄群眾的無知如同欲望和恐懼,於是投票與討論的結果便是操弄競爭的結果,在這些投票活動當中其實毫無選擇與自由可言,因為在心智自我的兩極價值創造之中,是濫用一體平等的生命價值的,那後果永恆的只是自欺自虐和自毀。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Day 408—自動化的對立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08—自動化的對立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曾提過不同的意見與觀點的區別,在不同的意見之中,我們經常因為僅只看到了整體事物的某一個面向,卻以為看到的是整體全貌,因此將自己的看 見與他人不同的角度區別開來,並且僅相信或堅持自己才是對的,而將這個意見和單一想法等同於一個價值觀並給予情緒上的承載,並將整個意見如同價值觀和情緒能量看作如同自己,造成了與他人的對立和無效的溝通。

而在不同的觀點之中,因為我們了解到自己看到的並非全貌,而他人也可以看到一個事物的其他樣貌,於是兩個看似不同的觀點其實只是不同的角度,那麼當兩個觀點遇到一起的時候,我們開始擴展自己的視野,於是當再度遇到這個事物的時候,我可以看到得更多於是讓我自己的表達和決定更加的有效。這樣的一個全觀的視野和態度可以協助自己和他人活出一體平等的生命價值。但在不同的或對立的意見的表達之中,我們活出的僅是虛構的自我價值而創造磨擦與不平等。

很不幸地在這個人類心智環境中的教育和世界系統中成長的人們都是先學習到競爭與對立或因此壓抑的求存模式,於是僅有在某特定的位置上為自己看見這個機制的人們有這個機會去除去這個虛構的和自殘的心智的兩極化系統,讓自己走出對立的意見於是看見對應於不同背景的不同觀點。這同時意味著我們開始改變自己自動化的表達習慣和方式。

由於我們已經非常自動化的在知識的層面上運作卻沒有活出我們得到的知識,所以當一看到他人的表達文字內容和自己的知識有不吻合的地方,因為已經先有了 兩極對立的設計,認為他人不是對的就是錯的,於是就立即將對方放到不對的錯誤的和令自己不舒服的價值觀和情緒中,在這當中做出反應去修正或補充或者壓抑, 在這當中其實並未和對方的表達產生實際的交流而只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和自己的心智對話,於是維持著自己的行為模式確保心智自我的存在,卻沒有發現這個自我並非真實生命。

超越兩極化心智或意見的作法可以是,在看到他人的說法和做法和自己的不同的時候,去放慢自己或給予時間了解這個人以及這麼做的背景因素,於是我可能由 此當中學到了不同的觀點,並且也分享自己的,或者我看到對方的角度限制於是提供給對方更寬廣的觀點,然而這個過程是需要給自己時間的,因為一方面自己因為沉浸在某個情緒能量中一時無法跳出來看得更明白,一方面要了解和同理他人意味著更需要瞭解自已的心智運作。所以總而言之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進程,於是在進程中我們不斷的覺察並由嘗試錯誤中修改自己的表達直到與生命一體平等。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Day 371—心理學重建系列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71—心理學重建系列



心理學如同一般定義的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這門學問中所要調查研究的就是人的心理現象以及其所顯化的人類行為是如何產生或創造成形於是造成人類種種現象及個體與全體的現狀於是我們可以依據這個結果來解決個別及人類世界的狀況並創建一個健康平衡的人類世界。

然而我們觀察到的現今的心理學理論有千百種不同的說法在描述人類心智,許多的說法甚至相當的矛盾不一,於是這個研究心理學的眾多意見的現象本身就包含在人類的心智模型中,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理論之後的行動僅是在設法維護自己的理論如同自身的認同,看不見當自己僅身處於眾多意見或觀點之一的時候自己其實追求的不是人類真相而只是謹守在自己的心智中看不見自己的心智的運作現象,幾乎沒有人有興趣拋開所有成見的去接納任何可以更包容而全面的解釋自己和眾人的一切的訊息於是可以真正的對人類做出貢獻。

於是心理學的研究與學者們也同時共同成就了這個人類世界的另一個現象,那就是共謀的創造了這個同樂的心理學世界,你有你的理論,我有我的歸屬,讓我們共同的在這當中和平共處,共同各自的擁有自己的理論天地,和心理治療方式,偶而我們可以在包容中互相溝通交流於是在這之中我們對自己的寬厚也如同對需要協助的人的寬容,因為這是個美麗快樂的世界。

當然我不是在這裡說我們不可以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療方式做為不同的切入點然後殊途同歸的達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這個共謀之中心理學家們如同目前這個現實世界的維護工作者,便是在鼓勵適應不良或自覺有問題的人回到這個全體共同建造的心智假象與極端的世界系統中,並在其中可以無止盡的賺取高收入和利益保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財源,在此我聯想到在美國讀書時一堂心理治療課中老師播放一個現象學家的治療影帶,當中一個年輕女人清晰地講述著這個世界的共謀現象另一個老人只是重複地相應地應答著,結束後在老師的說明中我才赫然發現那個老人才是治療師而另一人是精神病患 !

所以這個例子便說明了心理學家們有默契地在不同的理論和意見中和平共存同時也寬容的對待他們的服務對象在這當中心理學家們可能知道也不知道他們沒有辦法真正的治療或改變任何病人包括他們自己,這當中沒有人真正的在尋找人類的真相並負上責任來看清楚人類和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可以真正為這個世界做些有效的可以改善的事情,只是在維護自己的理論和金錢如同自我利益的謀生和存活方式。

接下來我將在Desteni的研究中所提供的人類的心智意識系統現象的知識背景中,就大眾所熟知的一些心理學觀點來切入探討如何解構現有的心理學理論於是重新建立真正有效的心理學方法來自助並教育大眾,於是未來我們不必等到疾病和心智分離到無法挽回的程度的發生就可以加以預防,於是我們可以在物質真相中改變所有的人類而重建一個有效而真正快樂的新天堂世界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Day 351—意見與觀點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51—意見與觀點3


這裡簡單說明我從事帶領人際關係團體十多年的經歷中對於如何帶領團體真正的到達隨著關係而來的成長為目標的基礎下所產生的領悟和轉變。也就如何由一個放任意見的非結構團體帶領者,轉變成為在自我覺察中將團體帶回此刻現實中分享觀點的引導者的過程。

原本是由歐文亞隆的團體治療理論中得到的啟發而贊同一個團體諮商的優勢便是可以在一個如同小型社會樣本的互動中由彼此的反應協助自己和他人在團體中映照和看見自己的人際行為模式,於是可以在這個看見中去調查原因和發現盲點,因此可以在覺察和了解自己的模式的無效之中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改變自己,於是在人際關係中人們可以領悟到必須總是藉由自己的改變於是才能夠幫助他人改變。

所以在一個團體中,團員們被鼓勵勇敢的接受挑戰並突破自己,誠實的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勇於接受他人的回饋於是看到自己。然而這樣一個非結構性的團體,也就是沒有特定的活動和主題,團體的話題依照每個人當天提出分享的事物以及當下的團體動力基礎來引發討論的情形下,有一個前提便是必須要假設這個團體有這麼一個理性客觀的基礎和動機來推動於是可以朝向對每個人的成長和改變有所助益的方向進行,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理性客觀的基礎的判斷準則在哪裡? 因為如果這個前提不可靠的話,這個團體對於個體和人際的改善和突破仍是沒有效用的。例如,當中若有一個人很直言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若其特定的表達方式在這個文化上普遍不認同,或者在場的人們大都有相同的負面投射的時候,多數人的回饋便無法做為當事者可以參考改變的依據。

這樣說來,一個以每個人共同的正向情緒基礎做為認同他人行為的標準的時候,這個團體不過仍然就僅是做為一個以傳統文化教育方向為原則的維護機制罷了,同樣的團體氣氛或凝聚力若是以正向思考和情緒為基礎所刻意營造,那麼個體仍在一個臨時的假像中認同這個群體,事實上卻對個人和團體整體的走進真實完整的人際關係是沒有關聯的。

而這個真實客觀的基礎實就是物質現實的這裡,由團體的經營中看到了單單任由團體成員自身如同人格習慣模式所產生的互動來影響/協助改變個體的人際關係是徒勞的,僅能在心智意見之中共謀的繼續的構築認同心智,於是一個團體帶領者若能以堅實的物質現實當下為基礎做示範與介入便可能產生關鍵的影響,所以我開始由一個從旁被動的協助者轉變成為一個將團員由意見帶回物質現實情境的觀點的主導者,在這當中也將自己在進程中的學習與領悟應用出來,如此在較有效的方向上推動個體的自我領悟。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我由一個表面上戴著面具傳遞知識而深恐傷害學生於是影響到我的個人評價和觀感故而被動和無效的老師,逐漸的轉變成為在物質現質的看見與覺察中應用自己的領悟並在信任他人如同自己的生命中更有效傳遞訊息的從事人際互動的帶領角色。這也可以是我們如何可以在進程中藉由在工作與生活中與他人互動可以產生影響力卻不會因此更加疏離社群的一個例子。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Day 349--意見與觀點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9--意見與觀點 2

 

 

再繼續的延伸來看意見與觀點所能揭露給我們的與生命有關的常識。

 

前面說到當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這個個體所佔據的時空觀點裡面來看事情的時候,都可以有各自的角度,因為各自清楚自己是佔據著一個角落一個點而看到的是一個面,於是這樣的看待世界的角度的不同的基礎便是在一個共識的領悟中,也就是全體是在一個一體平等的孕育生命的地球上共同的分享地球上的一切資源這件事情,如同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著不同的面貌和身體型態一樣,在共同的基礎上面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獨佔著一個點。

 

那麼在這樣每個人都有獨立觀點的情境下要共同處理面對人類生命事務的時候我們如何在每個不同的角度上面達到一個共同的行走方向呢? 這其實並不會構成真正的問題,正因為每個人自己同時知道其他人如同自己有獨立觀點以及全體的共同生命基礎,差異性便很容易在現實的基礎上被接納採用而不會因為能量因素的介入而放大或被忽略,已經執行的原則決策也將不會是死硬的而是可以依據現實的變動可以有所調整,故此所謂的錯誤的決策也就不會存在,錯誤的決策不過是因為角度可以更大而資訊可以更清楚,因此更大更清楚之後再更動決定便可行。

 

人們害怕做錯誤的決策只因為在意識能量的固執中無法看見上述的現實面並且意識能量會將錯誤所攜帶的負面能量拿來定義自己和外界,這情形所實化出來的現象就是自己在自己裡面有不同的意見在衝突矛盾,自己不同的人格模式所攜帶的不同意識見解在鬥爭衝突而擺不平自己,那麼在自己的摩擦衝突中無法信任自己也擔心錯誤,造成沒有辦法做出決定方向來執行。這便是意識能量的本質和在做的事情,我們看到在許多政策上面參與者或老百姓們的意見很多,卻很難承擔決策的責任也是意識能量中的意見結構運作的結果。

 

此外很有趣卻也讓每個人搞砸自己的事情就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意識的見解中總是以自己的意識思想為對象來定義自己,也就是說自己就是自己的思想意見,而認為這正是自己的獨特之處,如果自己失去了這個思想意見和情緒,自已就不是自己了,但沒有發現到這其中自己對自己所製造的一大騙局就是,正因為自己如此固守在自己的意見能量中,自己拋棄了自己如同生命的獨特樣貌與角度,認同的卻是每個人都耽溺在其中的一模一樣的心智意識系統的機械運作之中,如此在自我分離如同全體分離的代價中虛度了生命。

 

請參與Desteni來了解生命與意識的實情,並利用DIP課程協助自己回到自己真實的生命獨特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