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視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視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Day 550—拋棄與心疼 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50—拋棄與心疼 3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與拋棄了一個無助的和不知情的他人的相關信念和背聊之中,以及因此而投射出同情與心疼的時刻,沒有當場給自己機會看見這些想像與信念與投射當中的物質現實情形,而寧可讓自己耽溺在自己創造的假象和知覺的能量之中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自己沒有讓自己看見和領悟到,在我將再也無法關照此人的生活並且回報他曾經對我的付出的想法和信念中,這個我所關注的人其實是個可以自己照料自己的成人並且在我認識他之前即已經如此,同時我仍然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回饋給此人,即使沒有了聯繫也是對方的選擇而僅是一個無法完成的意願,而我卻能夠在自己的能力中給予更多需要的人們,而於是我得以在這樣的觀察中放下和修正我的出發點與兩極化的信念和能量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如果我就這樣地放下而再也不去回應,那麼我將如何對得起我自己,以及我應當要將我過去壓抑住而沒有表達的事情傳達給對方才能讓對方真正瞭解我的心意於是完成我該做的事情等信念和投射中,沒有讓自己看見和領悟到,所有我在當時壓抑住而沒有對得起自己的部分最首要的解決就是在自我責任中站起來為自己做寬恕並修正自己,而非利用另一個人的存在與互動來滿足這個責任,於是在這個利用與投射之中我實際上遮蔽了我在物質現實中的視野與力量

我寬恕所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自己在或許我將自己明白的表達清楚,對方因此能夠將我作為鏡子看見自己,而因此對他有所幫助的被聊與投射之中,沒有看到和領悟到,在看起來真實可行的陳述之中,我仍然暗渡與滲透了我的心智結構在其中,令其成為我不必看見自己是誰的合理化理由,沒有瞭解到唯有當我在自我誠實中將蒙蔽自己的心智解構,才能夠真實的在每一刻的表達之中一體平等的支持自己與他人



生活教育免費課程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Day—534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534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3




文明/文化 VS 信仰/野蠻

現在先將賽德克巴萊這部片子所呈現的霧社事件也拿來一起看一下這段歷史的訴說。導演詮釋這段過去是一個沒有對錯的歷史事件,而我們由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導演在當中意圖忠實而同理的呈現這個角度。

於是在影片裡面可以為觀眾呈現出的是,無論是所謂的文明或文化的代表,或者是未開化和信仰的族群,兩方在衛護著各自的信念和理想之中,做的是差不多的事情,兩方同樣的在不同的群體間製造對立和侵犯,同樣的在受侵犯的時候嚐受著巨大的悲痛與損失,同樣的仍然使用武力衝突來繼續解決問題,同樣的在盲點中看不到雙方同為生命的立場,在這當中我們看到善與惡同時存在於同一族群與同一人之中。

於是在這個看見中觀眾們同樣又再經由歷史被提醒了一次,這段比起過去更客觀的訴說歷史的方式更提醒著現代人們,真正的文明或許更應該是尊重包容和同理其他族群的差異性與相似性,而不該以敵對暴力的方式去同化和征服。同時讓人們去思考,這個族群間的衝突和無法包容的問題直到現今理當更為文明的階段仍然是沒有被解決的。如同在電影的官方網站裡面所呈現的一段話:從前從前在遙遠的台灣山地裡,有一支信仰彩虹的民族。有一天他們遇見了來自北方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他們為了彼此的信仰而互相戰爭可是他們卻忘了,原來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

好的,我們看到了這電影與紀錄片能夠為我們所呈現和啟示的,然而在這裡,我還要繼續提出些更根本的疑問:在彩虹與太陽的背景中所有的生命分享一樣的天空,這裡說的是視野的廣度,但除了這些代表信仰的象徵事物之外,彩虹與太陽,以及所有生命所共享的土地,都有實際上與生命互動的貢獻,我們要問,當我們因著各自的信念而必須互相傷害的時候,在實際上影響彼此生命的是什麼?而當這個歷史沒有對與錯的時候,我們如何可以有真實的依據來導引我們以致於不必一再令悲劇上演?在不同的信念的對峙中,解決的方式難道只有妥協與反抗而別無其他選項?歷史除了成為包袱或着僅僅的提醒作用之外,是否能夠讓我們看到解決問題的實際方式於是可以徹底的執行?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4, 9.rar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Day 505—輕重緩急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05—輕重緩急



當我們在談論一個讓每一個人生活都過得有尊嚴而幸福於是最首要的行動就是推行一個生活收入保証時,許多人會不以為然的認為這是一件遙遠的事情,而目前對於這個國家所面臨的許多所謂的切身的危機的問題更是要立即面對和做決定的,因此我們來看看到底這當中的輕重緩急該如何來界定。

倘若我們看一個人的身體已經充滿著各種病痛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將所有的資源都放在治療這些疾病的徵候上面,卻沒有去補足造成這些疾病的身體所缺乏的基本營養問題,最後這個人的後果便會是不斷的去讓自己減輕一時的痛苦而對這些醫療藥物或方式上癮,卻因為根本的營養缺乏問題的惡化而早早結束生命。如果這個人在早期的時候去調查自己的整個身體狀況而將資源用在補足身體的缺乏部分的時候,不但這些病痛和症狀都逐漸消失,整個身體因為足夠的營養而可保持健康及活得較長久。

那麼這樣來看什麼是最首要要去處理的部分呢?由生命的觀點而言,除非這個疾病症狀本身會立即的危及個人生命,否則將多數的資源用在維護身體長期的健康營養才是上策,這當中涉及到一個人對於自己生命的視野,因為人們長期的忽視自己的身體基本需求直到病痛出現的時候才處理,而因為病痛本身的不適會讓一個人僅僅盯著這個病痛而只想要處理這個病痛,卻沒有看到自己長期以來如何虐待自己的身體因而改變習慣並照顧身體,於是在處理身體方面便是短視的,那麼最後的自己不想要的後果仍是自己來承受。

我們的社會和世界的問題也是一樣的,真正要解決的是我們長期以來處理關係和金錢如同政治和資源的不良態度和習慣以致於造就了有缺陷的制度和結構,於是各類政經的危機此起彼落,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夠寬廣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事件的始末,便能夠瞭解到我們真正要將時空的資源放在可以永續的改善整體人類環境方面,而非在極端的情緒中緊盯著這些事件後果來處理,因為這些社會的病痛不會就這樣的被一一解決,除非我們能站在全體利益的寬廣的視野上處理問題。

因此看起來遙遠而無效的事情那不過是因為視野有限而給自己限制的結果,因為當所有資源動用起來一步步的朝向目標進行便可以更快速的改變整體一開始的方向錯誤所創造出來的逐步惡化的現實。

請重新為自己和自己所關心的人評估你的輕重緩急,於是可以真正的達到一個對眾人最好的結果。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Day 480--民怨 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80—民怨3
 

 

 

如果出發點不是站在這個角度,而是在這個政府或政黨如何才能讓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最好的角度上面,也就是期待國家僅僅對自己有利益而可能犧牲他人的方向來選擇的話,我們就正在自私的角度上面永恆的擔心著自己成為那被犧牲的一員,看不到這樣的站在私利的任何政見和參政者的選擇根本不是一個選擇因為如此根本沒有改變我們的出發點,沒有看到我們最好的選擇與方向將是必須是站在對全國人民有利的領悟和視野之中。

 

因此我們在這裡強調的是,站在全體的利益上,我們將共享幸福,站在個人的私利上,我們將共嘗爛虐與毀滅的後果。因此實際上,終極而永恆而言,並沒有所謂的,我將我自己顧好了,就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了,這樣的狀況,因為你顧好了自己的意思就是有其他人在受苦,只要有人在受苦,意味著你將無盡的擔憂自己的這個可能性,嘿嘿,我們甚至不用將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連結起來就可以由這裏證明了所有生命一體平等的道理,也就是說,目前有好有壞的兩極化狀況,便已經是一體平等的在受苦的,除非是全體一體平等的幸福生活。

 

所以當我們每一個國家中的人民在一個國家中期望能讓自己與讓每一個他人都同等幸福的過生活的時候,當在這個出發點中我們要將一個國家的運作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的時候,每一個人開始對國家的運行貢獻他們自己最擅長的事物,同時了解到必須要能夠成就最有效的合作方式才能有可行的結論,於是每個人需要學習到意見與務實的訊息的不同,要能夠拋掉其實只為阻擋事務進行的意識形態與意見,並尊重與相信有意願服務人民和有專業技術的人士,過去我們因為自己和他人的私心於是無法信任彼此的問題便可以超越,因為我們認識到這個私心的出發點是虛構的,因為私心就是只要自己好而他人如何無所謂,而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是行不通的。

 

當我們真正的將自己教育成為為所有生命的視野來看事情的時候,我們便能夠判斷得出什麼樣的國家與世界的經濟運作方式才會是對全體最好的,在這方面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供的生活收入保證方案已經提供了一個最佳選項。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對政府抱怨已經完全是沒有意義也不必要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支持我們的全體生活環境如同參與這個國家運作如同支持自己的個體,當我們發現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便是展開行動來促成這個美滿結果。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提案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Day 439—瞎子摸象-談意見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39—瞎子摸象-談意見



當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定先有一些決定或策略,而這些決策又依賴你所擁有的訊息,所以我們由收集訊息的角度來看意見的產生,由瞎子摸象的簡單例子來說明。

幾個瞎子站在大象旁藉由雙手的觸摸來認識大象,很快的大家有了結論,有人說大象像蛇,有人說像牆壁,有人說像扇子,有人說像繩子。如果在這個時刻大家都相信了自己所認識的是真正的大象,那麼不同的意見就產生了。顯然的,在這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了大象的全貌,如果這個時候來投票,那麼如果多數的人同意大象是牆壁那麼這就會是投票的結果了。所以問題出在哪?如果你看得出來這當中的問題的話。

問題在於在沒有經過更多的瞭解和驗證之前就快速的做結論,並且相信自己所站的位置是固定的。在這信念當中人們會產生各種的擔憂害怕和憤怒等情緒,隨著這些情緒能量人們固守在已知的有限觀點上面。因此意見的產生,起於相對的位置,起於情緒能量,起於有限知識,起於固定的模式。這是人類在心智中處理事情時的樣貌。因為心智以自己為中心而且要維護自己的生存,但是如此這般要達到目的最後結果就會是沒有效率的而一事無成。

如何解決呢。在進程中我們經由自身的寬恕超越束縛著我們的心智信念,所以當我們允許自己處在物質現實中看待訊息的時候,會做出什麼樣的覺察和改變呢?我們會說,等一等,我摸到的像牆壁,你呢;我先來走一圈看一看大象還有什麼不同的樣貌;有人對於大象的經驗比較多,我來問問他的描述;他的答案和我的不同,我來看看他為什麼會這樣說

在這個態度中,一個人開始在真實現實中建立自我信任,因為自己開始瞭解到全體要達成共識才得以有效進行事物,而共識的基礎就在於回到這個物質現實中的真實樣貌,同時因為瞭解自己所站立的位置的有限性,所以會耐心的在時空中以及與人們的交流中去看見事物的全貌。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個超越心智意見的過程中,不是在讓自己變成服從或壓制自己,說,喔,好吧,你說是扇子就是扇子。而是在超越有限之中,站起來去擴展自己的視野,在與人事物的一體平等中成為全體的共識和觀點,於是在脫去意見的過程之中,在走向物質生命的自信中,每個人也就是在培養自己成為有效力的決策者與實踐者。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Day 424—共識團體VS民主團體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24—共識團體VS民主團體



這世上的民主多是建立在假象上面,因為這些制度及團體所成就的並非是為全體最佳利益的,卻是操弄和欺騙的。我們看到這世上所謂先進的民主國家同時也是創造兩極化世界的主使者便可得知。

Desteni如同一個共識團體所要實踐的世界也是一個建立在最直接的民主上,也就是所有生命的利益上的世界,但很有趣的,我們卻很少看到這個團體自己在進行例如投票表決或事事討論這般的民主程序,為什麼呢? 由於在此階段在初期的進程中的人們因為看到自己需要藉由帶領者為全體站立的視野來支持自己與他人,於是人們在自己的意願與信任中跟隨帶領者的腳步來實踐在同一個聲音中的有效行動。那麼在這個階段中的事物的進行便會有如下的一些情況。

當成員們看到了對全體有益的觀點時,便可直接的提出並得到採納,而帶領者看到了原先政策的不適用時也可以隨時的修改方向。當團體中有人顯現或表示出可以負責某項事物的時候,便在無條件的信任中給予任務,原因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同時有許多做法,於是只要有人願意在大原則中持續的執行事務如同活出自己的話語才是重點,除非其後在技術或共識原則上證明為不適任,便可再進行調整。在此當中當負責某事物的執行者在某個項目上有需要他人的看法的時候,便提出來讓大家表達不同的觀點,然而最後大家仍然得尊重與信任執行者的最後決定。所謂的觀點不同於意見,觀點是可以加進來考慮的點,意見則是帶著能量的評價與否定,是不允許的。而當某事物的處理上已經有人可以因為具備技術與共識原則做決定的時候,便不會需要花費時間在更多的討論上面於是創造摩擦和意見產生的機會。

這些處理程序甚至不需要白紙黑字如同規則寫下來,當人們的進程走到一定的程度後便會到達這個處理事務的共識,僅是因為每個人在自我誠實、負責與信任中與全體一體平等。於是在共識的團體中如此的運作便不需有衝突的發生,有衝突的發生仍是因為意見的存在,意見來自於發起者由於訊息的不足而沒有自覺也無法信任他人,那便是以自我為中心利益的。這類的狀況會先經由導正與觀察,若仍無效則使其不再參與直到修正。

現今的民主制度則是一個縱容心智意見的後果,容許各類意見者操弄群眾的無知如同欲望和恐懼,於是投票與討論的結果便是操弄競爭的結果,在這些投票活動當中其實毫無選擇與自由可言,因為在心智自我的兩極價值創造之中,是濫用一體平等的生命價值的,那後果永恆的只是自欺自虐和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