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Day 488—誰享有特權?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88—誰享有特權?



近來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在台灣教育界相當有份量的人士發表文章說明到,政府課多些了富人的稅,但卻需要對低收入戶者給予社會福利補助,這對國家財政仍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同時提到其所主持的基金會對社會的流動性的貢獻,因為此基金會所幫助的幾個貧困的學生現在的薪資已經高於同齡平均收入,所以不必再享有特權而能到達中產階級,於是結論是很可惜此基金會經費有限,否則可以幫助更多的弱勢者成為中產階級,不成為政府的負擔。

是的,這位教授相當努力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看清楚:政府一開始為什麼會有負擔?政府整體而言如何的在為全體人民做事情? 政府和人民做了什麼樣的事情讓這個社會裡面資源分配不均到了有這許多低收入戶的情形?為什麼這整體的經濟形式會被形容成為一個扶持貧困學生的基金會的責任?這難道不是得回歸到整個政經結構和政府以及支持這個政經體制的全體人民的責任?而在這個社會國家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在享有特權的人們?而為什麼這個結構是理所當然而無法更動的?

人們若是能夠客觀的站在全體生命或者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的角度來看我們應當如何的協助這個國家解決財經問題而達到最適當的運作,會發現到一個國家的最大權利組織如同一個最大的公司企業,那就是政府,當政府收取人民的勞力收入並將這些資源分佈應用到全體人民的時候,它是否做的是最完善的考量?如果不是的話--顯然的,不是,看看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和失業率和薪資問題年益增長的現實。那麼我們該如何的由根本做起來改變這個現狀?請注意這個討論的重點不是在責難政府或任何一個人,而是期待每個人能夠擴展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如果我們仍然沒有突破過去小我的思維習慣,由我們個人的兩極價值觀中走出來,超越作為一個溫情的好國民或叛逆的革命者這樣的兩極化角色,於是看到我們所共同運作出來的世界樣貌,瞭解到做為地球上的生命的一份子,在這原本富饒的而能供應全體生命尊嚴與富裕的土地上,我們所允許的貧窮正是人類心智小我的業力後果,我們需要瞭解到目前每個人最迫切要從事的事情就是由根本開始解決這個國家與世界的問題。這個責任尤其需要由這個社會上已有資源地位的菁英的領悟與投入帶動於是令事情可以更加速進行。

關於如何可以讓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走向對全體最有利的方向,可以參考由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出的生活收入保證方案。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提案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Day 480--民怨 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80—民怨3
 

 

 

如果出發點不是站在這個角度,而是在這個政府或政黨如何才能讓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最好的角度上面,也就是期待國家僅僅對自己有利益而可能犧牲他人的方向來選擇的話,我們就正在自私的角度上面永恆的擔心著自己成為那被犧牲的一員,看不到這樣的站在私利的任何政見和參政者的選擇根本不是一個選擇因為如此根本沒有改變我們的出發點,沒有看到我們最好的選擇與方向將是必須是站在對全國人民有利的領悟和視野之中。

 

因此我們在這裡強調的是,站在全體的利益上,我們將共享幸福,站在個人的私利上,我們將共嘗爛虐與毀滅的後果。因此實際上,終極而永恆而言,並沒有所謂的,我將我自己顧好了,就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了,這樣的狀況,因為你顧好了自己的意思就是有其他人在受苦,只要有人在受苦,意味著你將無盡的擔憂自己的這個可能性,嘿嘿,我們甚至不用將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連結起來就可以由這裏證明了所有生命一體平等的道理,也就是說,目前有好有壞的兩極化狀況,便已經是一體平等的在受苦的,除非是全體一體平等的幸福生活。

 

所以當我們每一個國家中的人民在一個國家中期望能讓自己與讓每一個他人都同等幸福的過生活的時候,當在這個出發點中我們要將一個國家的運作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的時候,每一個人開始對國家的運行貢獻他們自己最擅長的事物,同時了解到必須要能夠成就最有效的合作方式才能有可行的結論,於是每個人需要學習到意見與務實的訊息的不同,要能夠拋掉其實只為阻擋事務進行的意識形態與意見,並尊重與相信有意願服務人民和有專業技術的人士,過去我們因為自己和他人的私心於是無法信任彼此的問題便可以超越,因為我們認識到這個私心的出發點是虛構的,因為私心就是只要自己好而他人如何無所謂,而我們已經了解到這是行不通的。

 

當我們真正的將自己教育成為為所有生命的視野來看事情的時候,我們便能夠判斷得出什麼樣的國家與世界的經濟運作方式才會是對全體最好的,在這方面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供的生活收入保證方案已經提供了一個最佳選項。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對政府抱怨已經完全是沒有意義也不必要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支持我們的全體生活環境如同參與這個國家運作如同支持自己的個體,當我們發現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便是展開行動來促成這個美滿結果。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提案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Day 479—民怨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79—民怨 2




 而無論誰是站在上面的人必有另一方是站在下面的人,而這樣的兩極對立情勢是否是我們的民主原則所需要的? 和民主自身有沒有關係? 對立的理由和價值觀是真實的嗎? 是否能夠真正的解決事情呢? 如何能夠接近真實的解決問題?

所以就上面的討論來看,我們可以自問,為什麼人民與政府的關係會是這樣反反覆覆的在兩極高低的價值中來回的輪替?一會兒感到政府大權在握而市井小民僅是無力與埋怨,一會兒又感到政府無能替人民做事於是必須要對它斥責和報復。這樣的反覆的價值觀和情緒感受是不是很熟悉呢?因為這樣的兩極關係發生在政府與人民之間,發生在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關係中,也發生在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觀念/價值觀上面。

我們先回到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如何能夠活出我們對於一個國家的民權民主的理想原則,因為一直以來它就是一個高高掛在那兒的理想卻沒有讓所有的人民活出這樣的制度,是的,這裡說的是一個國家中的所有的人民,包括了被選出來的政治人物以及選民老百姓,而這正好就是這所有人民的迷失,因為在選出為國家從事管理事務的從政者的之前之後,人們都帶著這樣的一個迷失信念,將管理者/服務者與被管理者/被服務者分離了開來,將這兩者的角色界定為不同的兩種人,從來沒有瞭解到,在一個國家當中,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服務者也是被服務者,給予的人就是獲得的人,這樣的一個屬於存在的真實原則。

首先我們都已經瞭解到的是國家是屬於全體國民的,因此也是我們每一個在這個國家裡面的人類的責任,那麼這樣的責任該如何去做到呢?過去我們認為只要去瞭解各黨派政見和參與了投票選舉就是盡了責任,但這個責任其實更要由一個基本的出發點來指出選擇的方向,那就是一個人對於整個國家的責任和對於所有人的責任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就是一個人為一個國家中的所有的人著想的意思,於是每一個人也為了所有其他人的利益著想,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結果,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與後代才有可能沒有機會淪為這個國家中任何被犧牲掉的一部份。

如果出發點不是站在這個角度,而是在這個政府或政黨如何才能讓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最好的角度上面,也就是期待國家僅僅對自己有利益而可能犧牲他人的方向來選擇的話,我們就正在自私的角度上面永恆的擔心著自己成為那被犧牲的一員,看不到這樣的站在私利的任何政見和參政者的選擇根本不是一個選擇因為如此根本沒有改變我們的出發點,沒有看到我們最好的選擇與方向將是必須是站在對全國人民有利的領悟和視野之中。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Day 478--民怨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78—民怨 1

 

 

民怨在我們自己的國家以及這個世界上已經是很普通和熟悉的一件事情,於是同樣的我們認為這個是正常的,是應該的,政府做得不對做得不好,沒有做到他該做的事情的時候,當然要去訴說,要去抱怨,甚至要去抗議,最後甚至要去使用非常的手段來被看見和讓執政者了解到他們有多離譜和應該道歉或應該下台等等

 

但這裡多數人沒有看見的事情是,民怨本身其實是一件非常怪異的事情,基於我們所信奉的憲法,所了解到和認為我們所生活在地,是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國家,是擁有人權民權基礎的國家,是人民為主而政府為人民做事的國家,那麼我們在普遍的民怨之中如何能夠說是活出了這個我們所被教育和信奉的政治運行的根本法則? 顯然我們在民怨中並沒有活出這個理想。

 

現在可能人們就會說,那是因為政府沒有做到該做的也沒有聽進人民的話,才有可能演變成這個現況,又不是我們喜歡去跟它抱怨和抗議,它做得好當然就不會有事情了。恩,這個邏輯本身其實便是一個迷失,需要站後退一點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看清楚一些。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這些熟悉的思考邏輯出現的時候,我們將自己和政府站在一個對立的角度來看事情,將做事情的政府與選民站在衝突的位置在看事情,如此的形成一個分離的矛盾關係,要嘛,這個政府因為站在那樣的金權高位於是受害的人民必須仰賴政府的決定來改變命運,在這當中人民渺小無助而政府權力在握,要嘛,這個政府因為沒有做到為人民該做的有效服務,於是被服務的人民應該要大聲責難做事的人,在這當中人民如同主人在斥責做錯事情的僕人。

 

而無論誰是站在上面的人必有另一方是站在下面的人,而這樣的兩極對立情勢是否是我們的民主原則所需要的? 和民主自身有沒有關係? 對立的理由和價值觀是真實的嗎? 是否能夠真正的解決事情呢? 如何能夠接近真實的解決問題?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Day 412—免除一切債務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12—免除一切債務



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出的全面解決人類現階段問題的生活收入保證(LIG)”方案,主張免除一切的人民債務,在此稍做說明。

債務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我們需要大筆的錢購買生活所需的時候,我們向銀行貸款於是產生了債務,有了債務之後我們必須定期的加上利息還款。然而這個我們所借來的錢是怎麼來的? 是其他某些人存在銀行的財產嗎? 實際上並不是的。我們所借到的僅是銀行與你簽下了你必須負債還款的契約,這裡沒有真正的金錢交易,真實的交易將發生在當你還不出錢來的時候,你的真實財產將被抵押。

因此可以說金錢是經由負債在製造的,而你借來的錢原本是虛有的,債務的存在是這經濟體系的一大騙局。我們看到大多數的家庭都需要負債買房買車,成為長期的經濟和生活的壓力與負擔,同時現在為了就學而貸款的學生越來越多,畢業生剛畢業時是否能夠找到工作都是問題,即使找到了工作也都必須還款許多年,這些年輕人一進入社會就負擔沉重的經濟壓力而沒有好的生活品質,而許多債務人因為最後付不出來金錢而被銀行拍賣財產,這時候沒有一個機制在無條件的支援你。而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國家的政府機制該真正的為人民介入的功能。

因此在生活收入保證得以實施的時候,我們將可以免除一切與銀行間往來的債務,在這裡並沒有人有真實的損失,因為這些債務原本就是憑空變出來的,你看一看,我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僅是來自這個地球所存備的資源。於是我們每個人不但沒有債務負擔,同時在收入保證的情形下,怎麼樣都會有一個有生命尊嚴的生活品質。

到時候的銀行的功能也不再具有剝削人民財產的成分,必須完全是為了真正服務人民的生活品質而存在,於是它將在重新分配資源上扮演某種角色,如果有人需要投資或貸款購買房子的時候他也可以不再收取貸款利息,而可以改以一次付完所有費用,貸款的限制也必須是個人必定負擔得起的標準,一切的程序都必須是透明和容易了解的。當然這當中有許多的技術面需要逐步建立,但是一個對整體都好的制度絕對比起為了私利而建立的繁複過程簡單許多。

請來支持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Day 385—健保制度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85—健保制度


台灣的健保制度所要達到的全面的照顧人民醫療需求的意願是正確的方向。我曾在美國的大報紙上看見他們在介紹台灣的健保制度,了解到這類制度其實僅在少數國家執行並被視為國家照顧人民的典範,而為文者並建議此制度可以做為參考而加以實行。

但我回台灣在醫院工作的時候,了解到這個制度對於在醫院工作的醫療者而言 薪資大幅減少而工作量大幅增加;而為了要爭取到保費有許多例如如何寫病歷報告的技術性問題要算計和操作;醫師們相信他們現在不只是單純看病還得有生意頭腦;有些風險高而需要精密技術的科別逐漸沒有醫師要去選擇;而人們開始利用健保濫用醫療資源;還有健保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時,健保管理機構的年終獎金卻暴漲而醫療財團卻有高獲利;現在政府又為了單向的解決健保財務問題強迫部分的人民繳交所得。似乎這個原本是對全民最好的一個制度,實行出來的時候卻成為了剝削勞力和錢財並衍生更多複雜問題的制度?

我們可以先由兩方面來看這件事情,首先是舊習和文化的參與因素,多少年來社會給與醫師過度的地位和薪資早已讓醫療行為建立在的個人對於功名利益的追逐上面勝過為了單純助人的醫療行為,而人民在有免費的就盡量的拿的貪婪心態上也沒有了解到這麼做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更是加重整體的負擔,而這情形當位者可以做的是深入了解這個人類心智和社會文化背景後同步的給與適當的教育措施和介入。

另一個觀點是使用更周全的方式來帶領這個健保制度,例如使用生活收入保證,當一個真正以全民的利益為依歸的政府將生活所需基本資源收歸國有而擁有管理權後,全民對基本資源的消費使用所得便做為基金來提供給與符合需要條件者的基本生活收入,而這當中部分的基金便可以成為健保費用提供全民所需,或者由於全民生活無虞一般的普通疾病可以不必納入健保範圍,或者由於心智系統的教育成效配合而人民比較不容易生病於是醫療需求降低,同時作為醫師的出發點也逐步修正後真正以生命為價值的醫療行為以及醫病比例和供需也可以逐步達到平衡。

於是當前健保問題可以經由新的政府與全民教育以及生活收入保證方案而獲得解決,當然這些是需要時間的,重點在於這問題是可以獲得解決的,而必須藉由實際的作為來完成。請來研究參與Desteni平等生命基金會。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DIP線上免費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http://desteni.org/chinese/forum/viewtopic.php?f=9&t=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