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責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責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忍--5



對生命最好的生活方式


--5



前提我們不參與政治權力。

這正就是人們活在定義中並且讓定義來區分群體的例子,在這樣的區分定義和信念中,人們放棄了自己作為人類生命的本具有的自由和權利,同時幾乎完全沒有覺察。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權力的本來面貌,如果我們可以確實的去瞭解權力是什麼回事的話,權力可以不帶情緒和偏見的來定義,於是權力可以是一個人使用自己的能力去展現自己的意志於是能夠影響他人和環境的力量。在這樣的一個定義中,我們若活出的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目的的權力,那麼必定有人會因此而被相對的剝奪,但是若活出的是為了全體最大的利益,也就是對自己如同對全體的真正有利益的作為,那麼這個權力的運用將會造福自己與大眾。

然而我們現在在人類已知的歷史中所看到和認識的權力便是一面倒的服務人類的正反兩極化心智也就是自私心態的權力表現,所以當人們有了權力之後,只能有限的去為自己和自己所認同的群體來謀福利,也就是說,必須去佔他人的便宜,不必顧到其他生命的權利,甚至殘害其他生命在所不惜,那麼只要這個權力變到了其他人的手上,那麼自己不是就得為自己的生存而擔憂了?而因為權力總是那少數人所擁有,沒有發展能力者便可以盡情的抱怨和謾罵,而因此人們害怕和否定權力這樣的東西,於是這個世界便就這麼一直沈淪下去。

其實我們若能夠看得夠清楚,我們人類的生活到達最理想的階段時的確並不需要這些權力的,因為那時所有的人們能夠為所有的生命著想而做最好的事情,於是都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盡一己之力並與他人在生活運作的系統中合作順暢,而權力如同自我權威,便是每一個人能夠自我負責的在真實的物質現實中掌握自己作為生命的權力的時候。

但看到我們現實所在的世界卻仍是一個權力濫用的系統,那麼就實際的情況所需要做的改變仍然是需要透過一個能夠實行權力的組織來運作後導向更理想的人類生活。所以讓我們再重新看一看權力這東西,在我們反應性的去否定它之前,看一看我們可以如何重新的看它於是在我們作為生命的主導原則中來利用它成就一個我們原本就理當生活的圓滿世界。



LIG 翻译文章 - 2013 2014, 6.rar.torr
http://pan.baidu.com/s/1hqtF6Yw#sthash.JaiaIZ4A.dpuf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Day 502—權威關係與學習4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02—權威關係與學習期待權威負責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自從成長的一開始便將我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期待長輩來解決,包括我自己的生存以及情緒上的總總問題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和瞭解到我僅只是在初生的一個階段時期在生存方面需要家長和大人的照顧,但自從我有能力說話和行走之後我變可以逐步的掌握我自己的行為和認知覺察,於是學習在這當中一步步主導自己的活動和生活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沒有自一開始看見我自己的情緒狀況並不是全然的來自我的養育者以及身邊的人,而是由我自己的內部所產生的,因為我沒有去觀察到同樣的刺激可以引發不同的人格反應,也沒有觀察到這些反應都是來自我的身體裡面而不是由其他的人事物的直接影響,也沒有觀察到我自己其實可以在我的身體裡面選擇我的反應,於是我令自己在沒有覺察的情形下面直接的相信我的行為和情緒是因為其他人事物的刺激所產生,因此歸因和解讀我自己所遭遇的狀況全然的來自他者的刺激和影響,沒有看見我一切的行為情緒反應都來自於我自己的身體於是是我自己的選擇,而讓自己長期的活在心智幻覺的情境之中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合理化和相信和投射的心智結構之中以為所有我自己的行為結果都是他者的責任,於是在這當中免於我自己對自己作為一個生命的責任讓給了心智與他者,並且以為這樣的歸因和免於責任和依賴和責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卻沒有看見和領悟到在我這樣逐步建構的心智人格行為模式中,我正在消耗和毀壞我的物質身體與和他者的關係,於是對自己和他者以及之間的關係都做了破壞性的行為和遺留了後果,並且在長期的缺乏和放棄覺察與修正之中無限的擴大我的毀滅範圍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這個對特定角色的投射與信念中以為經由這些角色所呈現的刺激引發的我的情緒和價值觀的反應,在沒有實際的觀察與蒐集資料和研究中便直接而迅速的將解決我的情緒問題的責任都歸咎於這個角色,在這當中沒有看見和瞭解到我自己所在我體內創造出來的信念和情緒反應都是我自己的責任而不僅是作為刺激的表達者的責任,於是在這樣的心智創造的幻覺中不斷的對我自己設定的權威角色創造出異議和意見,沒有給自己機會和時間看到所有我在這當中看到的不滿與抱怨與他者的問題都是反應了我自己的信念和情緒反應,於是我的指責和抱怨的情緒反應僅僅只在說明了我自己沒有為自己負責任沒有自我覺察也沒有看見和瞭解,只是在我自己創造的故事裡面自導自演的繼續強化我的心智人格模式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長期不斷的在思想中告訴自己權威是無能和無知的於是連結到我無法信任權威而權威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的結論,於是再面對我所設定的權威角色的時候,我要麼放棄了我與這個角色的關係,要嘛壓抑自己的表達,要麼否定或抱怨或指責這個角色的行為,要麼去指導這個角色的做法,在這當中我卻沒有瞭解到所有我所連結到的結論,由出發點到結論都是我自己在心智中建構的權威關係的實體化投射,在這當中我沒有看到和瞭解到我將自己生命的責任給放棄掉而始終的沒有為自己解決自我創造的情緒反應問題,在這當中沒有看見和領悟到我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僅只有我在自我責任和對生命的誠實當中才得以真正的獲得解答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Day 479—民怨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79—民怨 2




 而無論誰是站在上面的人必有另一方是站在下面的人,而這樣的兩極對立情勢是否是我們的民主原則所需要的? 和民主自身有沒有關係? 對立的理由和價值觀是真實的嗎? 是否能夠真正的解決事情呢? 如何能夠接近真實的解決問題?

所以就上面的討論來看,我們可以自問,為什麼人民與政府的關係會是這樣反反覆覆的在兩極高低的價值中來回的輪替?一會兒感到政府大權在握而市井小民僅是無力與埋怨,一會兒又感到政府無能替人民做事於是必須要對它斥責和報復。這樣的反覆的價值觀和情緒感受是不是很熟悉呢?因為這樣的兩極關係發生在政府與人民之間,發生在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關係中,也發生在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觀念/價值觀上面。

我們先回到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如何能夠活出我們對於一個國家的民權民主的理想原則,因為一直以來它就是一個高高掛在那兒的理想卻沒有讓所有的人民活出這樣的制度,是的,這裡說的是一個國家中的所有的人民,包括了被選出來的政治人物以及選民老百姓,而這正好就是這所有人民的迷失,因為在選出為國家從事管理事務的從政者的之前之後,人們都帶著這樣的一個迷失信念,將管理者/服務者與被管理者/被服務者分離了開來,將這兩者的角色界定為不同的兩種人,從來沒有瞭解到,在一個國家當中,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服務者也是被服務者,給予的人就是獲得的人,這樣的一個屬於存在的真實原則。

首先我們都已經瞭解到的是國家是屬於全體國民的,因此也是我們每一個在這個國家裡面的人類的責任,那麼這樣的責任該如何去做到呢?過去我們認為只要去瞭解各黨派政見和參與了投票選舉就是盡了責任,但這個責任其實更要由一個基本的出發點來指出選擇的方向,那就是一個人對於整個國家的責任和對於所有人的責任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就是一個人為一個國家中的所有的人著想的意思,於是每一個人也為了所有其他人的利益著想,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結果,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與後代才有可能沒有機會淪為這個國家中任何被犧牲掉的一部份。

如果出發點不是站在這個角度,而是在這個政府或政黨如何才能讓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最好的角度上面,也就是期待國家僅僅對自己有利益而可能犧牲他人的方向來選擇的話,我們就正在自私的角度上面永恆的擔心著自己成為那被犧牲的一員,看不到這樣的站在私利的任何政見和參政者的選擇根本不是一個選擇因為如此根本沒有改變我們的出發點,沒有看到我們最好的選擇與方向將是必須是站在對全國人民有利的領悟和視野之中。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Day 433—回應能力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33—回應能力 1

 


 

英文的責任-Responsibility這個字,是由回應和能力Response + Ability兩個字的合併,於是提醒了我們自身的責任就如同了我們的回應能力,簡單的說,是我們作為生命的責任如何可以在物質現實當中有效的表達自己如同生命的能力,而這個表達能力是很容易可以藉由互動之中觀察的到的。

 

如果我們不是在物質現實之中而是處在能量之中的表達,通常會造成溝通沒有效果的狀況,例如在對話中沒有產生回應,或者是回應沒有對上卻沒有覺察和核對的過程於是變成像是雞同鴨講的情況。我現在要來說的是沒有回應的情況。

 

Bernard曾經說過他會觀察人們的回應時間,如果對方的反應是延宕的,那麼就知道這當中是心智在擋道,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是說心智已經先在一個人的內部做了反應了,無論這個反應是什麼,都是以壓抑的秘密心智和背聊的形式在運作,而就在這個秘密心智中一個人已經經由環境或他人的語言文字的刺激做了反應而且對這個反應有所信念,如果對這個信念沒有在一個覺察的狀態下的話,這個人要不就沒有反應,要不就是在回應的時候其實在對自己的心智做反應,卻以為是在對對方做回應,於是形成了溝通無效的情況。

 

在我們的文化中小孩子有耳沒嘴的信念被深植在潛意識和無意識之中,我們若觀察小小孩或是動物們,我們一開始都必須要花許多時間教導他們學習安靜,便是因為他們都是自發性地活動,當他們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但懂得的文字並不多的時候,他們與人的互動溝通就已經可以相當有效了。

 

我自己在帶領非結構的諮商團體的時候,一開始常提醒學員這個自發性地重新找回,會是對多數人而言的重要任務,因為我觀察到在團體會談中,多數人仍將自己設定成為學生聽課的角度,在台灣的文化中,聽課經常就是從頭到尾被動地聽而根本不需要發言的,這現象似乎是訓練了服從而無異議這件事情,其實不然,這事情只是由藉由恐懼和焦慮所訓練出來的壓抑模式。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Day 426—自我信任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26—自我信任





就像是自我責任和自我誠實一樣,在生命中的責任和誠實以及我們要談的信任,都和一般社會當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一般社會文化定義的誠實、責任、自信,往往在面對一體平等的生命的這裡的時候,卻是不誠實無責任和無自信的,而在這裡我們聚焦在自我信任的討論上。

Desteni會教導人們不要去信任任何人,但同時又要在自我信任中信任他人如同自己,這是怎麼回事?差別就在前者的強調是在自我主導而非心智的牽制,而後者是在信任生命自身的完整與穩定。前者說的是一般社會文化定義的兩極價值與能量的信任,後者說的是重新定義過的不帶著兩極價值的自我信任,因此兩者並不是矛盾衝突的。

在社會文化的定義中,我們給予信任正面或負面的價值觀和能量連結,當我們在能量中決定要相信自己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給予了這個信任的對象一個正向的能量感受的連結,並依賴這個能量的主導而行為,於是我是在一個理想和觀念和知識之中決定信任一個人,那麼於此同時,我們也已經實化了不信任這件事情了。面對被自己定義的信任對象,自己其實並未真正的與此人互動,而是在與自己的投射的知識互動,然後當對這個人的行為表達的解讀與自己建構的知識不符合的時候,便又成為不值得信任的,然而其實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完全和這個人沒有關係,僅是自己在自己的能量中循環的遊戲罷了。

那麼什麼是真實的自我信任或對他人的信任呢?源頭就是對於生命的信任,領悟到物質生命自身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價值,唯一可以依靠和穩定的來源,於是所有行事的依據都以物質現實的發生為準則,而不會依著自己創造出來的兩極觀念所奴役。那麼依照這個定義,當一個人總是被兩極能量所奴役和操弄的時候,因為自己脫離了自己真正穩定的物質層面,自己在不穩定中便難以體會真正的信任。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必須先實踐了自我信任,於是可以在當中信任他人與物質世界如同自己,因為在永恆的物質中我的心智的一切畏懼和慾望都是虛構的,所以一切就是在生活中享有物質生命並且解決眼前的物質生命的問題,這便是與生命一體平等的實踐,而在沒有真實的物質證據存在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就這麼評斷某個表達或某個人是否一體平等的活在生命中。我們僅能在這一刻自我誠實負責的領悟到自己是否是與生命一體平等的,在自我謙卑之中覺察自己的每一刻是如何的活,是活在身體中,還是兩極心智中?於是在這一時刻相應的修正自己,如同在與全體的一體平等中實踐自我信任如同物質生命如同對全體做最有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