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這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這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Day 497—權威關係與學習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97—權威關係與學習 1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相信在小的時候長輩對我的嚴厲和誤解和疏於照顧和愛我的情形下對我的教養的原因而導致我所有後來的學習和權威關係所造成的影響,沒有看到和領悟到我自己在這個關係的建立中的參與過程和自己的創造才是最重要的起點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當我不去看見這個自己的參與過程的時候,我就可以免於自己的責任,例如在學習當中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就可以在這個信念當中將自己的責任歸咎在教育者或我所投射的權威角色的身上而不用去面對自己和看見自己可以在當中從事的事情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去看見我在此生中所創造和帶來的制約的恐懼已經深入到我的全面的身體和心智的反應之中而在我的心智的覺察之外,因此仍經常的將自己的責任讓渡給了心智於是持續的成為兩極心智控制下的產物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生命中的某個早期的階段因為對於家長的態度的困惑和害怕於是做了決定讓自己在許多時候可以無條件的跟隨長輩的指示而行為,於是我可以免於受到我所害怕的反應的衝擊而能夠自由的作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看見、瞭解和領悟到在這當中我更進一步在自己的投射解讀和信念中放棄了在對方面前表達自己的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如同在這裡的生命,令我自己使用策略和控制更加的侷限了和創造了自己的人格模式企圖遠離恐懼但其實同時間卻使用壓抑增加了我的心智兩極能量的人格模式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這個自己所定義的解放自己成為自由的決定之中我同時的束縛自己在這個定義之中在心智行為層面表現為同時順從與叛逆,在壓抑中行為順從而在內在對話與後果中叛逆於是在生命中反覆的在衝突中分離自己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瞭解和領悟到當我以為我不得不做出我必須順從於是讓自己自由和好過的決定的前面,我已經成為了憤怒和投射和情緒的產物於是我的決定和控制朝向更加的限制自己和操弄自己,卻解讀為是我自己在為了自由做最好的決定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去相信我擁有自由的思想去決定是否要去順從權威角色或師長,沒有看見瞭解和領悟到我在自己的心智中一直都是在被自己創造的心智中操控而分離於生命的這裡,於是讓自己活在自由選擇的幻象之中而非完整的生命與生活的這裡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Day 402—想別人在想什麼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02—想別人在想什麼





和他人經過某些互動後,自動的,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會想像對方會怎麼去想,有時候只是腦海裡面不斷重複那個對話,同時非常非常快速的,就已經假設對方是在批評自己或讚美自己,這當中會有記憶中的內在的聲音真的說出了些讚美或否定的話,而且還等不及自己發現這個想像的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不同的人格能量模式就被引發出來了,然後自己可能相當的得意起來甚至會沒留意的笑出來,或者自己已經感到憤怒或憂慮的情緒,並且信以為真的開始更多的對話,像是在為自己辯解並且產生辯解的理由的聲音,或者是去質問對方而在心智中真的說出那些話來在自己裡面問,如果一直耽溺在這個情緒之中,那麼這些對話若不是重覆就是繼續的製造更多同性質的對話,或者又引發了更多的人格出現於是有新的對話形式形成。

這個想別人在想什麼的模式總是如此快速和自動化的產生,同時又是累積的醞釀著不同的能量,在這當中的每一刻中因為是這般的相信那個聲音就是自己,於是更反覆的再反應又反應,有時新的人格在這裡會生出來,這時可能會恍然大悟自己和某個人的關係原來是如何,甚至開始計畫著未來該如何應付某人或是立即的就因著自己的相信去採取行動,往往因為如此相信自己的結論,對方的應對結果仍會讓自己套在已經設定設計好的人格模式中解讀,又這麼的去強化這些人格。

這個對於想像/假設他人的想法和狀態的循環和強化模式,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會在一個交流結束之後本來沒有什麼事情,但過了一些時刻或一天或某段時間之後,一個人會好像突然產生極大的反應,這中間期間正在發生的就是心智的醞釀,也就是原本物質互動之間的交流轉變成為在各自的人格模式中的內在交流,經過了在自己的秘密心智中的重覆深化的運作後的結果。否則的話,一個事件發生了便可以立即的結束,也就是一刻的開始也就是結束,每一刻都在這裡,超越了時間性,如此才不致於在自己的心智能量反應中產生任何自己以及與他人互動的後果。

會去擔心和假設別人在想什麼基本上是來自於如同分離的恐懼的設計和能量,人與人在分離中總是害怕著彼此,當我們以為任何在自己心智能量中製造的他人是分離於自己之外的時候,人們在自己裡面害怕著自己的製造物,也就是他人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在這個創造的關係中讓這個關係來主導自己控制自己奴役自己矮化自己,人們讓自己的思想和自己創作的關係凌駕於自己之上,人們將自己不斷分裂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然後又害怕批評這個對象令自己活在批評和渺小之中,沒有了解到所有的別人其實都是自己,全部的生命其實都是自己,他人=自己=生命=全體,自己本是完整的自由的和無限的,卻寧可活在這無窮的幻覺中毀滅自己。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Day 351—意見與觀點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51—意見與觀點3


這裡簡單說明我從事帶領人際關係團體十多年的經歷中對於如何帶領團體真正的到達隨著關係而來的成長為目標的基礎下所產生的領悟和轉變。也就如何由一個放任意見的非結構團體帶領者,轉變成為在自我覺察中將團體帶回此刻現實中分享觀點的引導者的過程。

原本是由歐文亞隆的團體治療理論中得到的啟發而贊同一個團體諮商的優勢便是可以在一個如同小型社會樣本的互動中由彼此的反應協助自己和他人在團體中映照和看見自己的人際行為模式,於是可以在這個看見中去調查原因和發現盲點,因此可以在覺察和了解自己的模式的無效之中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改變自己,於是在人際關係中人們可以領悟到必須總是藉由自己的改變於是才能夠幫助他人改變。

所以在一個團體中,團員們被鼓勵勇敢的接受挑戰並突破自己,誠實的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勇於接受他人的回饋於是看到自己。然而這樣一個非結構性的團體,也就是沒有特定的活動和主題,團體的話題依照每個人當天提出分享的事物以及當下的團體動力基礎來引發討論的情形下,有一個前提便是必須要假設這個團體有這麼一個理性客觀的基礎和動機來推動於是可以朝向對每個人的成長和改變有所助益的方向進行,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理性客觀的基礎的判斷準則在哪裡? 因為如果這個前提不可靠的話,這個團體對於個體和人際的改善和突破仍是沒有效用的。例如,當中若有一個人很直言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若其特定的表達方式在這個文化上普遍不認同,或者在場的人們大都有相同的負面投射的時候,多數人的回饋便無法做為當事者可以參考改變的依據。

這樣說來,一個以每個人共同的正向情緒基礎做為認同他人行為的標準的時候,這個團體不過仍然就僅是做為一個以傳統文化教育方向為原則的維護機制罷了,同樣的團體氣氛或凝聚力若是以正向思考和情緒為基礎所刻意營造,那麼個體仍在一個臨時的假像中認同這個群體,事實上卻對個人和團體整體的走進真實完整的人際關係是沒有關聯的。

而這個真實客觀的基礎實就是物質現實的這裡,由團體的經營中看到了單單任由團體成員自身如同人格習慣模式所產生的互動來影響/協助改變個體的人際關係是徒勞的,僅能在心智意見之中共謀的繼續的構築認同心智,於是一個團體帶領者若能以堅實的物質現實當下為基礎做示範與介入便可能產生關鍵的影響,所以我開始由一個從旁被動的協助者轉變成為一個將團員由意見帶回物質現實情境的觀點的主導者,在這當中也將自己在進程中的學習與領悟應用出來,如此在較有效的方向上推動個體的自我領悟。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我由一個表面上戴著面具傳遞知識而深恐傷害學生於是影響到我的個人評價和觀感故而被動和無效的老師,逐漸的轉變成為在物質現質的看見與覺察中應用自己的領悟並在信任他人如同自己的生命中更有效傳遞訊息的從事人際互動的帶領角色。這也可以是我們如何可以在進程中藉由在工作與生活中與他人互動可以產生影響力卻不會因此更加疏離社群的一個例子。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Day 341—如小孩一般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1—如小孩一般

           


對於與如小孩子般的這個形容中同時包含著正面與負面的價值解讀和能量連結,例如當我們形容人們如同小孩般的自由自在的表達如同赤子之心這類的形容的時候我們較常連結到了正面的評價和感受能量,而當我們說到人們不應像小孩一般幼稚亂鬧或小孩子氣的時候,便連結到了負面的評價和情緒能量,那麼我們到底是否該像小孩子般的生活行動呢? 其實小孩子在這兩種情形中都只是被人們用來傳達訊息的比喻和形容的字詞罷了,我們可以由回到生命的脈絡上在這裏說明得更清楚些。


Desteni的走向生命的訊息中我們聽聞到一些使用小孩子和小動物所做的比喻來讓人們理解到與生命同在可能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在這類訊息中所強調的是我們在不需要思想的情形下的生活行動可以是與物質環境融合為一的互動,而不需要壓抑自己和躊躇猶豫,不需在三思反省的判斷對錯之中阻礙分離自己的生命表達,於是看來是自在自如的單純完整的顯現生命的表達。然而這樣的描述僅是在全體生命的視野中的部份的脈絡和角度,只是為了我們這些長期奴困在心智中的人類的一個輔助的觀點讓我們知道自己可能可以成為的生命有時候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罷了。然而如果我們意願走向生命並在有生之年回到了生命,我們的生命表達並不會完全的變成如同小孩子一般。為什麼呢?


就我們可以知道和觀察到的,我們身為人類的溝通互動方式是有限的,因為我們必須要活在一個特定的物質身體裡面佔有一定的時空而行動而實化在地球上的有效生活,同時不幸的是,我們已經接受允許了心智系統相當長久的時日,所以必然不會如同仍在天界的存有般那樣的全面性的覺察覺知,而是必須要在出生於地球後逐步地學習如何用我們的感官四肢來在地球上生活,然後重新使用我們的身體資源來了解認識我們如同全體一體平等的存在的本質與狀態於是得以面對解決當前的世界問題。


所以一個剛來到世上的小孩子是需要被教育和照護的,他們尚未被此心智系統徹底汙染的同時卻並不大會使用自己尚未長全的身體機能並且也需要在嘗試錯誤之中學習到如何有效的使用被賦予的物質身體,同時由於他們的環境已經充斥著心智後果以及與生俱來的身體心智的制約的機制,便會造成在這樣的限制中的固執現象,例如為了要得到眼前的食物或器具使用有限的身體運作層面哭泣或叫喊或揮舞肢體的固定的行為模式的情況,於是這便是人們會在形容只顧眼前慾望的固執行為的時候描述為孩子氣的現象。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使用小孩子的行為模式來做為比擬傳達和接收訊息的時候,要留意到這些信息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我們需要去模仿或者是去批評小孩子的行為模式,也不是要將小孩子這類名詞和對象賦予正向或負向的價值觀和情緒能量於是在定義中限制和分離自己。而是在現階段中,自己儘可能的作為自我主導的生命於是在訊息的接收或傳達的時刻同時領悟到自己在一體平等如同全體生命的位置上如何可以全面地看待不同的觀點與角度並利用這些角度觀點協助自己一步步更實踐生命與生活。因此在如小孩一般的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超越如同孩子氣的循環慾望的行為模式進而如同孩子般單純自由的應用言語行動如同生命表達的個體。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Day 340—需求者的抱怨 4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40需求者的抱怨 4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需求者/求助者/依賴者和協助者/被依賴者/被需求者這樣的想 對的角色的詞語出現或者我在使用他們的時候,我覺察看見和了解到,這樣的角色是在物質生命的這裡描述一個對真實生命的支持的這一個時刻,我了解道我不用它們來繼續不間斷的循環創造正負向的能量來增強我的心智能量並阻礙我回到生命的過程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我在使用到所謂的醫學或病理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時候,我了解到這些分類人格病理的切入點只是在協助我如同支持自己與他人在真實有效的層面描述並面對人格模式,而非使用來產生評斷與製造能量來分離自己與其他及全體一體平等的生命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我在協助的角度上覺察到對方的抗拒和知覺到對方對我投射出對立和責備的以及產生受害和報復的立場的時候,我停止心智並回到呼吸,我了解到我不需要給自己機會使用抗拒和對立和責備和受害和報復以及其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能量來定義和限制我自己,我了解到我不需要在個人化的求存的心智設計和恐懼能量中失去了協助支持自己如同他人走向生命的機會,我了解到自己如同生命一直在這裡如同完整自由信任與簡單和力量的表達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在支持協助他人如同自己的角色上由他人對自己的反應的心智解讀中開始產生內在對話的時候,我停止心智設計並回到呼吸,我將所有對對方產生的疑問回過頭來詢問自己,於是我可以看到我正如我所投射的對象一般的在心智運作中分離自己,於是藉由這個過程我給自己機會儘快的回到呼吸如同物質現實中的生命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在面對需要與被協助者的反應而在人格模式中產生負面能量想要逃離並同時在逃離中利用道德觀對自己產生評價以及內疚和憐憫的情緒能量的時候,我停止並回到呼吸,我了解到一切我所收到的來自他人的訊息實際上只是在物質層面的訊息於是我可以實用有效的在物質現實中相應的互動表達自己而不必允許創造心智反應,我了解到我想要逃離時我已經允許了自己的心智反應產生負面能量而面對負面能量我唯有去領悟和停止才是真實的在物質生命中解決問題而逃離本身是心智的虛構創造而從不能達到任何有效的解決,我了解到在知識層面使用評價產生內疚和憐憫只是在利用依賴他人充實自己的心智能量與自我意識而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支持造成阻礙而非協助,於是我了解惟有立即的停止與回到物質現實的生命才是唯一可行的解決之道

我允諾我自己每當在面對他人的抗拒和抱怨和攻擊與報復的時候,我停止並回到生命,我重新檢查並了解我自己對於抗拒和抱怨和攻擊和報復的反應原因層面與允許和創造,於是我容許自己停止反應並回到物質現實中看見並走向我本是的如同與萬物一體平等的協助和支持的生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