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求存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求存模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Day 403—想別人在想什麼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03—想別人在想什麼 2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覺察的就會在自己的內部出現對某特定的他人或人們如何評價我和察看我創造出想像和想法,包含正面和負面的評價,並且連結著正與負向的情緒和感受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這些她人對我自己的正面的和負面的價值和想法以及連結的情緒感受出現的一剎那,我便已經深信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畫面和想法,如同我已經對這同時間出現的內在感受和情緒的認同,我毫不懷疑的去反應並在這些反應之中等同於自己的能量反應,這些能量反應不是正的就是負的兩極化的分離創造,而我令自己等同於自己的創造而沒有覺察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我自己創造的心智想法和畫面和反應中如此的深信她人是如何的評價和對待我以致於我如同自己的無意識的身體去反應這些信念,於是產生正面的滿意表情或者負面的痛苦表情,同時我將自己的身體設計成為在遇到特定的她人的時候會產生相應的肢體語言來反應我的信念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去毫不懷疑的相信我所想像的她人對我的評價的畫面是否真實,沒有看到我在自己裡面所產生製造的想法和畫面和想像和猜測都是我自己的人格能量模式的反映,在這當中我看到的只有我自己一人所分裂的不同的人格片斷和模式,只有我自己的人格和我自己以及我的其他人格在互動,在當中我僅是一個人孤獨的操弄自己的心智分離自己的生命並且毀壞我的物質身體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一開始就以為自己是孤寂的和無聊的分離於全體的於是我在自己裡面分裂和製造更多的孤獨和無聊的恐懼,在過程中如同不同的人格模式熱鬧的在其中產生矛盾衝突摩擦於是我逃離迴避了我的生命和物質身體,在這當中我在物質現實中實現了我的孤寂和無聊,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在無知和沒有覺察中的自我消耗和毀滅

我寬恕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和了解到我是如此的讓自己耽溺在自己的恐懼和欲望的能量之中,必須不斷的去製造自己的分離並持續的在兩極的能量之中投射自己成為他人,並且利用他人在物質中的表達來做為自己心智幻覺的理由和辯解並且將所有的責任歸因到他人如同自己的投射,於是在這之中我不必面對自己不必了解自己而能持續的維持我的分離的人格如同我的分離的存在方式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Day 391—小孩需要什麼3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91—小孩需要什麼3




在前面已經說明過,小孩來到世界上面最初的需求便是一個地球上的生命與生俱來所本有的基本權利,那便是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這包括了充足的生活資源,而這方面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所努力在給與的,那麼看看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系統裡面父母們所從事的--如何管教出一個守規矩的好人然後培育多項技能於是最後能與他人競爭為的就是謀得生存。這當中有什麼問題嗎? 難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或更好的方式來教養我們的小孩嗎? 答案是,是的,這當中的問題已經早在將世界帶向毀滅,而我們的確有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小孩。

事實上是,小孩在出生前和出生後的最關鍵的成長期中便受著父母的心智系統與行為上的制約,如同原罪的傳承,父母們一代代的複製自己如同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塑造,在這個世界系統中共謀著、製造著走向滅盡的自己如同物質資源。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分離,逐步被制約著、進入、成為、活著如同這個心智系統,也就是不斷的分裂在各種人格以及由思想製造的各色情緒經驗之中,將原本物質生命的焦點由與生命的一體平等中轉移到自私的、求生的、封閉的、限制的內在世界。在自己裡面既自大又無助,遵循著、企求著、盼望著、受害著、叛逆著、革命著,放任允許著少數菁英控制奪取地球資源,自己做為旁觀者與冷漠者如同失敗者,而在自己製造的家庭的虛擬情感中自以為盡到了該做的責任。

因此我們在這裡所揭示的父母的責任,如同對自己和全體生命的責任,是在教養小孩中給自己這個機會為自己承擔起來,在這當中需超越自己的父母所傳承的心智系統,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心智意識系統是如何的運作的,由自己開始使用寬恕工具並應用修正,然後在生活中做為生命的表達如同身教,帶著兒女了解自身如同生命,已經在心智的分裂與幻覺中與全體的集體劇本中共謀實化了這個走向毀滅的世界系統,帶著子女,了解生命為何,基本人權為何,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改變自己進而導正這個世界,而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實踐可以由生活收入保證而達成,於是帶著兒女一步步走向完成這個任務。

這就是為什麼,你應當要負起真正做為父母的責任,如同共同創造這個世界的一份子的責任,所以請你站起來,幫助自己和孩子,推動這個世界的改變,這是你原本做為物質生命的孩子與子孫們所真正需要的。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http://desteni.org/chinese/forum/viewtopic.php?f=9&t=690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Day 374—心理學重建: 統計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74—心理學重建: 統計



在學院主修心理學一定要學統計,而且要一路學到高等統計,我在學習的當時很抗拒這門課,雖然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但因為我看到這門學問和我要解決的問題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浪費了許多時間在這上面。統計在心理學中不但沒有辦法幫助人類了解自己以致於了解全人類,更是世界系統經由心理學來掌控操弄人的心智的主要工具。

簡而言之,統計法應用最廣的就在於使用平均值來了解人的某項心理和行為的常態和變態並據此來加以應用,然而首先,以統計數字來了解人類現象原本就會產生許多偏誤,例如一個班級平均身高為120公分,但可能當中沒有一個小朋友是120公分,例如一個國家的最富與最貧的兩端收入相差越來越極端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得出一個個人年平均所得的美麗數字去顯示這個國家的經濟穩定或比他國強但其實卻是不斷在退步。

其次,在還不瞭解人類心智行為的基本運作情形下我們是以什麼為基礎在使用平均值? 用的只是做研究者或提出理論者的主觀想法和意見罷了,例如關於智商的理論就有百千種,當中包含著文化習慣偏見,卻也製作出了許多的智商測驗,大家都了解家長們多麼重視小孩的智商成績,為什麼? 為了競爭,競爭要幹嘛? 要能夠在成績各方面的表現勝過他人,將來能夠找到好工作好收入,還要為國爭光! 如果你已經可以了解人類的生存其實不必以競爭為基礎的時候,那麼為何需要這個分數? 即使要競爭也不需要這個數字在幻像中啟動。許多小孩在這當中被貼標籤並在早期就產生適應不良影響終生的學習,包含天才兒童都成為智商分數的犧牲者。 而心理學在濫用統計的行為下所出產的論文可以在無數的環節上造假並且對大眾洗腦,過程是先假設一個自己想證明的人類行為現象然後利用整個統計過程來證明為真,可以對自己誠實的心理學家們心知肚明。

統計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以物質現實為基本事實來幫助人類世界發展的基礎上,例如在人因工程方面為了設計能夠便於多數人安全操作的機械器具,如飛機駕駛座的設計上便需要計算統計人類的行動反應能力以便做最有效率的設計而不至於浪費資源。但對於例如去了解人類性格而去做的各種測量和測驗則是完全不必要的使用,這部分未來繼續講解。

就剛才提到的增進個人或國民心智或智商能力而言,若當我們可以處在一個全體人類都擁有收入保障的經濟制度之中,人們完全不用去計算智商這樣的東西來作為學習或競爭的依據 ,而可以就每個人所遺傳的不同領域能力或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來發展,因為要學習的技術教材和環境都已經是現成的或在發展中,於是可以為自己量身訂作以及無限期的加強自己想要的能力,並且選擇自己喜好的工作性質。這方面請參閱平等生命基金會的研究。

平等生命基金會--基本收入保證(BIG)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Day 371—心理學重建系列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71—心理學重建系列



心理學如同一般定義的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這門學問中所要調查研究的就是人的心理現象以及其所顯化的人類行為是如何產生或創造成形於是造成人類種種現象及個體與全體的現狀於是我們可以依據這個結果來解決個別及人類世界的狀況並創建一個健康平衡的人類世界。

然而我們觀察到的現今的心理學理論有千百種不同的說法在描述人類心智,許多的說法甚至相當的矛盾不一,於是這個研究心理學的眾多意見的現象本身就包含在人類的心智模型中,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理論之後的行動僅是在設法維護自己的理論如同自身的認同,看不見當自己僅身處於眾多意見或觀點之一的時候自己其實追求的不是人類真相而只是謹守在自己的心智中看不見自己的心智的運作現象,幾乎沒有人有興趣拋開所有成見的去接納任何可以更包容而全面的解釋自己和眾人的一切的訊息於是可以真正的對人類做出貢獻。

於是心理學的研究與學者們也同時共同成就了這個人類世界的另一個現象,那就是共謀的創造了這個同樂的心理學世界,你有你的理論,我有我的歸屬,讓我們共同的在這當中和平共處,共同各自的擁有自己的理論天地,和心理治療方式,偶而我們可以在包容中互相溝通交流於是在這之中我們對自己的寬厚也如同對需要協助的人的寬容,因為這是個美麗快樂的世界。

當然我不是在這裡說我們不可以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療方式做為不同的切入點然後殊途同歸的達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這個共謀之中心理學家們如同目前這個現實世界的維護工作者,便是在鼓勵適應不良或自覺有問題的人回到這個全體共同建造的心智假象與極端的世界系統中,並在其中可以無止盡的賺取高收入和利益保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財源,在此我聯想到在美國讀書時一堂心理治療課中老師播放一個現象學家的治療影帶,當中一個年輕女人清晰地講述著這個世界的共謀現象另一個老人只是重複地相應地應答著,結束後在老師的說明中我才赫然發現那個老人才是治療師而另一人是精神病患 !

所以這個例子便說明了心理學家們有默契地在不同的理論和意見中和平共存同時也寬容的對待他們的服務對象在這當中心理學家們可能知道也不知道他們沒有辦法真正的治療或改變任何病人包括他們自己,這當中沒有人真正的在尋找人類的真相並負上責任來看清楚人類和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可以真正為這個世界做些有效的可以改善的事情,只是在維護自己的理論和金錢如同自我利益的謀生和存活方式。

接下來我將在Desteni的研究中所提供的人類的心智意識系統現象的知識背景中,就大眾所熟知的一些心理學觀點來切入探討如何解構現有的心理學理論於是重新建立真正有效的心理學方法來自助並教育大眾,於是未來我們不必等到疾病和心智分離到無法挽回的程度的發生就可以加以預防,於是我們可以在物質真相中改變所有的人類而重建一個有效而真正快樂的新天堂世界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Day 369—心理學的解構與重建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69—心理學的解構與重建




我當時在台灣念心理學的時候所有學校的心理學主流跟隨者美國的科學觀,但看見這個科學觀並非真實的科學而是由共同的主觀性共謀建造的科學觀,同時這個主流又不允許其他的如質性的現象學哲學的研究觀點參與,於是決定出國念研究所。當時選擇了我所跟隨的一位老師的建議,去了美國一間非主流的心理學研究所,它採納了包含歐陸哲學方向的現象學和精神分析等不同領域來探討研究心理學。

在社會心理學的課程裡我讀到了一本社會建構論的書,在當中它說明了社會的建構過程,是如何的由一剛開始的原始有機生物層面的面對面的交互運作之中逐步的建造了固定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成為傳統和機構化以及社會現實的過程,在這個多重的互動模式之中人類如何可能在當中形成各種變異與分歧或所謂的非常態現象,於是這個社會提供了許多的機制和角色來維護這個長久建造起來的社會現實,於是其中心理學家在這裡便扮演了要角,讓在這社會中的自我與社會認同出了問題的人能夠重新的再度進入和適應這個社會現實。

這門學問的觀察與描述相當的揭露出了社會現實的建造過程以及心理學家或精神醫師的處境,而我在這個現象的揭發中卻是更加的困惑,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選擇了走這條路是為了要尋找真相,要了解這個人類世界的運作所基於的基礎的機制是什麼? 也就是在這當中那永恆的不變的真理實情到底為何? 那是因為我已經看到了許多人類世界的荒謬和怪異現象,那怎麼會我未來所要成為的竟然是來維護這個怪異沒有道理的現實世界? 我應當是要來揭發或者重新經由教育來改變或者解決這個奇異的人類世界的互動和傳統才對阿。

話說那個時候我自己就因為自小嚴重的情緒困擾問題加上對於上述疑問的始終不解,我自己在美國求學時面臨很大的適應問題,得罪了好幾位老師幾乎以為自己畢不了業,後來終於畢了業回到台灣找工作的時候為了求生存便將焦點專注在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一個很痛苦的狀態就是當我覺得事情不對勁的時候我必須要去區辯問題是出在哪裡,但由於同樣的事情常常是只有我在反應而當中又連結著情緒,我總是傾向於歸因到我自己的問題,所以便必須經常壓抑住了一些對現實的回應,而自己在這個大機構環境中所能做和影響的有限,於是逐漸由機構中退出,成為只面對我所服務的對象的時薪工作者,在處理自己的情緒過程中我的某些對於這世界的認知也被逐漸的洗腦,接受了世界的不合理現像是常態,而清醒的人只能走進宗教或孤立隱居,於是我便繼續獨自的讀遍和接觸不同領域的訊息來了解這個人類世界同時幫助我自己,最後在通過了我的身體疾病的階段時我接觸到了靈性和新時代的說法便密集的去參與,直到又經由靈性接觸到了Desteni

總算,我找到了一個地方,它所提供的訊息協助我整合了我對人類世界現象蒐集到的知識,也在我長期的所謂的自我治療中對自己的了解裡面驗證了其心智意識系統的說明和其對世界系統交互影響的現象,於是我開始使用Desteni的訊息和課程協助我繼續完成回到生命與真相的路途,同時我由這些訊息和課程中可以看清楚並逐步的修正解構這世界所建構的心理學知識,心理學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我們要將它用來繼續誤導人的心智和強化這個世界系統,還是真正的協助人們看清楚自己和世界的真相於是可以脫離心智而在生命中切實的活出如同全體的生命。這方面會繼續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