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20—我的上台經驗 3
在我轉任行動心理師之後,我開始在幾所社區大學連續的開設非結構性的人際關係團體,持續的訓練自己的帶領能力也同時在各種諮商經驗中學習通過所有在諮商關係當中的議題,當然也一直將我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自己以及與所有他人的相處上面。現在回頭看也發現在這當中的每一項工作型態都是由最開始的無比的焦慮起頭,然後在裡面摸索領悟和實踐於是終於到最後可以輕鬆自在如同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的過程。
在這期間我有一個到佛光山演講的經歷。當時的任務是要面對百位的出家眾講演如何在對外助人過程中處理自己的情緒議題,也就是心理學中的界限/界域問題,當時我心中有的疑慮是,那時我能夠看到佛學也已經能將這道理說明得完全,難道出家眾們仍不了解這些知識道理嗎?而且修行的人不是也正是實踐佛學的人們嗎?但又認識到他們會邀請心理專業的人士演講就顯示他們也同時需要這方面的角度或語彙來協助他們從事助人的工作,因此我便放下心正常的準備內容,當天見到出家眾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領悟後,才發現到其實他們和一般人對於心理狀態的瞭解和領悟狀態是幾乎一樣的,僅有少數較認真於領悟和實踐佛學者能夠和我的演講內容和產生連結和共鳴。也就是說,我同時了解到,即使許多人們已經做了人生當中似乎重要的抉擇如同出家修行,並不一定代表這些人們願意實踐一些有關的教導,僅僅是選擇了一種看起來不同的生活型態罷了。這個現象更令我了解到我正意欲推廣的心理知識和一些解決方式,知道的且真正有興趣並且能實踐的人們實在不多,縱使許多的途徑和方式已經在這個世界呈現。
之間我繼續嘗試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對象演講,有各級學生,中小學老師,社會人士,對公務員的訓練,醫院專業人員,公益機構團體,公司企業等等,雖然演講的內容結構主軸是大同小異的,但是每回上台前後也仍常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中,只是隨著經驗的增多和自信增長,我的準備期越來越短少,焦慮程度也越來越降低。當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便是在演講生涯早期的時候,我就已經觀察到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在初期的時候,或許準備的越充分熟練,對於表現越是有幫助,但是我也了解到,當我能夠真實的克服了一切不必要的焦慮之後,我甚至完全不需要事前的準備,反而能夠令我最真實的在當下呈現出最豐富而真實而完整的自己,也就是說,焦慮本身就僅是阻礙,它令我花上許多不必要的精神和時間做準備,當我不再需要它的時候,也就是我可以在即興的當下表現最好的時候,那便是我要到達的那個目標。但在到達那之前,我必須更充分的實踐我多年來所累積和貫通的知識。
一直到我最近的幾場演講,甚至在千人的場合中,我觀察到我已經幾乎能夠做到在上台前後維持著的穩定情緒和表現水準。除了持續的充實自己和練習之外,在這幾年因為了解到更多關於心智意識系統的結構和知識以及找到真正的解除那固執情緒的方法,而能夠確實的使用工具加以實踐。同時也因為確認了關於生命的真相和答案如同就是在物質現實的此處,對於我要傳達的事物更有了絕對的依據,因為在通達實踐生命的任務中,焦慮恐懼等等的情緒實無絲毫立足的理由,而我所要傳達的關於走向完滿的生活與生命的訊息的目的便是得在自己的層面不斷超越和以身作則的,也就是確實做到我所說的就是我正在執行的。這些都對我能夠達到自已在上台方面的理想目標有著終極的幫助。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