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修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修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忍--4



對生命最好的生活方式



--4


前題但我們不同,我們用最乾淨平和的方式來揭露這些事實。

是的,使用文字來盡可能的將事實描述出來的確是一個在行動上最不會傷害到任何人的方式。但是在出發點上,也就是當你的意圖是在告訴他人,我們這個受到迫害的群體和那些迫害者是完全不一樣的人,而我們使用的方式是那麼的和那些使用暴力和抗爭的方式的人也都不同,所以我們這個群體的修行才是最棒的和最優秀的,縱使我們所接受的是這是上最殘酷的暴行。也就是說,出發點若在於分別你與其他群體是不一樣的人性,你比較優越而他人是劣質和愚蠢的,那麼你也始終沒有走出人性兩極化和自私的特質。也就是說你和這些人並沒有不同,他們是你的另一部份的實體化顯現,而你根本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因為就如同上一篇文章所說的,唯有站在全體的角度上面,並且看到這個世界的樣貌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個別的心智兩極化的樣貌的實體顯現,我們才有可能去因為這個瞭解而去超越這個兩極不平等的思想信念特質,在自己當中讓自己的心智與我們的物質身體一體平等,並且讓我們自己與所有的他人一體平等,否則你因為在自己的信念中一再地活出差別和不平等,那麼這個世界當然不會因為你這個出發點的強調有任何的改變。

在這個迫害的例子當中,我們若能看到那些加害者的心態信念本身也是被迫害的性質,而被迫害者的心智也正在醞釀著報復的情緒,那麼這其實只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遊戲,在歷史上已經一再地循環的顯現卻從來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於是這些人們難道不都是一樣的嗎?一樣的在兩極的心智信念裡面來回的愚弄自己和這個物質世界,無論智商有多高都一樣,而因為我們自身就是我們的信念的產物,於是這個世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產物,這個世界一再地貧富兩極化越來越嚴重的情形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乾淨平和的方式僅是某個層面的表象和信念罷了,如果真的是公正和為人類著想的話,報導的該是揭露全世界在心智和行為中對自己和他人的暴行,不會僅侷限在與自己有關的人們和暴力事實,因為全世界都正在犯著嚴重的彼此分裂的罪行,因為這樣的分裂的出發點我們無法替所有的人著想而只能自私的為自己感受在工作,同時我們也會運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去研究調查如何能夠真正的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而非停留在,你們看,我們有多優秀,我們因為使用最和平的方法所以我們和這些人不同,而已。


LIG 翻译文章 - 2013 2014, 6.rar.torr
http://pan.baidu.com/s/1hqtF6Yw#sthash.JaiaIZ4A.dpuf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對生命最好的生活方式--1



對生命最好的生活方式--1





1.      認識並活出我最大的潛能--1

這個知識我很早的時候就聽過和領悟過。剛開始的時候非常的感動,認為這是真的,每個人都可以是完整與完美同時擁有無限的潛能可以活出自己。而且也曾經在生命的表達中去實踐,但是當我在人生中遇到不同的挫折的時候,我自然而然的就又會轉移到那些瑣碎的事件當中以為當下的理解和情緒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得知當我在這麼做的時候我其實正在做出與我的潛能相違背的事情,於是造成我無法真正的實踐到關於生命的領悟,這情形也是因為我沒有瞭解到自己作為心智意識系統已經掌控自己身體和生命的程度,於是允許了自己可以這麼好像就自然而然的讓自己軟弱和不完整然後理所當然的成為一個失敗者。

因此這裡討論的是,我們首先允許自己瞭解到自己作為心智系統過去是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的,去詢問自己為何在自己的計畫中總是在扯自己後腿而做不了什麼事情,去觀察到為什麼這麼多數人擁有善良的美德卻沒有讓這個世界更為改善,還有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有看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問題的時候卻只能異口同聲的說這是無法改變的,這真是奇妙不是嗎?因為我們這麼多人集結起來正在創造的就是我們是一個失敗者而我們無力去改變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然後就實踐了不是嗎?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世界?這裡不是在說我自己的最大潛能嗎?對了,這裡又會是一個迷失,因為我們都習慣了僅僅專注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有錢,自己和家人過好日子,自己修行,或許對於自己的情緒一直成為他人負擔的人而言能夠弄好自己就對他人做了很好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僅只專注在自己的時候,我們也看不到如果身旁的人和全體生命若是朝向不好的生活那麼自己的生活必定會受到不好的影響,所以當自己能夠發揮我們本有的能力的時候,我們有共識為了其他的人一起努力,也才能夠真正的為自己解決問題。

由此得知,活出自己最大的潛力,是必須在時刻中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都在全然的實踐生命的潛力,不被心智的習慣/設計所主導而不知覺的走向失敗,同時我們也覺察到實踐自己最大的潛力同時就是改變自己和世界的基礎。那其實不過就是展現自己原本所是的生命罷了。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Day 394—心經的五蘊皆空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94—心經的五蘊皆空


色、受、想、行、識。這是佛經中的五蕴。也是佛學對心智系統運作的描述。這五蕴在佛經上的說明對於許多人而言是很難懂的,就我個人所見,他將人的感觀對象和其所產生的總總後果的樣貌做了太多細節上的分類描述然而這些名目卻對於修行或解決問題本身沒有實質的意義,此外這個五蕴的區別將主觀內在的現象和客觀的物質現像混淆在一起,當然如果最後的目的是一併的要將一切視為五蘊皆空,無論實與虛一律要超越,那麼這樣混淆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可以藉由對心智意識系統的了解來簡化這個色、受、想、行、識的內容描述於是幫助我們來看可以如何運用修正這五蕴的觀點。

即我們可以經由身體的各種感官所觸及到的一切物質世界的對象。
即各身體感官經由心智所轉換得到的知覺感受和情緒反應。
經由身體感知觸及物質世界之後產生的想法、圖像、想像、相貌。
經由前述的感受情緒和想法思維所產生的行為造作。
身體感官接觸外境實相而產生的個人判辨與記憶樣貌如同心智人格模式。.

由此可以是一個證據說明佛學如同現代心理學對於人類心智的運作觀察已有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我們利用五蕴來簡單說明心智意識系統的話。即是我們利用色而啟動了想與受導致行而成為識。我們受到心智的奴役成為不斷的色受想行識的循環於是我們必須要停止這個循環於是回到生命的這裡。但這部分卻是佛學始終沒有看到的。

心經的五蘊皆空色即是空道出了佛學將真實的物質現實視作虛幻,於是這個盲點將原本細微的心智觀察導入人類對現實的濫虐的視若無睹並引導了世界上信眾成為與菁英們共謀的持續毀壞這個世界。於是佛教的修行法也沒有能夠真實有效的幫助個體與全體,靜坐冥想也許可以輔助的幫助人們覺察心智,但是與物質世界切斷連結的目標只是讓人們放棄了生命的責任。誦經念佛的做法更是讓人們的心智導入到另一層面的意識設計之中令人耽溺而與生命分離,這部分也有親自經由跨次元連接口出來說明。

Desteni的課程則是真正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讓我們了解可以如何藉由寬恕和修正自己於是我們的存有體如同覺察力逐步的在細微中與心智結合於是由被心智奴役成為主導心智如同生命的表達。請來Desteni研究心智意識系統以及如何真實超越其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