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互相照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互相照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Day 584—情感/親密關係人格 8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84—情感/親密關係人格 8


--有伴生活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將有伴與無伴的生活連結到兩極化的定義/價值觀上面,在當中我定義有伴的生活是好的/幸福的,無伴的生活是不好的/不幸的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將有伴的生活定義為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異性在身邊的生活,同時連結到這個人可以照顧我幫助我的生活並在情緒的恐懼和焦慮中做為我的安撫和價值肯定,於是當我身邊沒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我便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在這當中沒有時刻看見真正的我的生活樣貌和價值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了解和領悟到,這樣的有伴侶的定義中,當我有伴的時候,我帶著如此的期待與對方生活,而當對方的言行和狀況被我解讀和感知為沒有/無法照顧我和沒有/無法肯定我的時候,我將感到失望或將挫折投射在對方身上,於是整體而言我仍然是在兩極的價值觀之中循環的過心智的虛構的現實生活,卻仍然沒有能夠享受所謂的幸福生活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了解領悟到,當我有伴的時候,我對於對方是否有在生活上照顧我和在情緒上安撫我支持我的知覺,大部分也都是依賴我自己過去的經驗上在兩極價值觀和兩極情緒的制約,而和真實的生活沒有關聯,於是我的生活是否因為有伴而幸福,卻仍是依照我的歷史記憶在定義而非和我的伴侶有直接的關係,於是說明了我的幸福大部分並非來自伴侶

我寬恕/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允許我自己看見和了解,當我定義了沒有伴侶是不幸的同時,當我實際上擁有我生活上的一切以及我的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及其他人們的時候,我讓自己在這樣的定義之中看到的卻是缺失而非在生活中每一刻的物質享有,於是由此中我看見和領悟到真正讓我幸福與否的關鍵不是有沒有一個理想中的伴侶,而是關於這個有否伴侶的定義本身

我承諾我自己每當我看見自己參與了在兩極價值觀中定義一個有無伴侶的生活時,我停止自己並且回到呼吸,我為自己看見只要在一個相信的定義中生活就已經犧牲了自己的生活並且在心智中即使有他人一同生活也如同孤單的活在自己的束縛的世界之中,於是我用呼吸將我自己帶回物質現實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DIP Lite--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短期免費課程)
DIP Pro--http://desteniiprocess.com/  (長期正式課程)

EQAFE--https://eqafe.com/ (教育產品)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Day 575—依賴與寂寞人格5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75—依賴與寂寞人格  5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在選定了他人作為我情感依賴的對象的時候,我的起初始點是因為我害怕寂寞與孤獨,害怕這些經驗與當中的害怕,而沒有讓自己看見了解和領悟到,我的寂寞是我自己的創造於是只有我自己能夠走出這個心智的陷阱,並非我所依賴的對象能夠替我解決這個問題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因此在一個害怕寂寞和為了寂寞而找尋的關係中,僅只是自私的為了自己建造的心智世界所想像的安全和快樂所創造的自我關係,卻非與這個他人真正的在關係中彼此溝通分享和給予如同兩個完整的人在物質的平等世界中共享生命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接受和允許我自己因此在這個希望對方的存在給予我我所需要的安全和舒適的慾望之中將對方看得更多更大而自己相對渺小,同時將自己貢獻出去的一切都僅為了對方及這個關係的給予,而同時在恐懼中又定義對方沒法給予和回報我的時候,將對方的價值看成更少和更小而自己相對偉大,於是在這個自己的心智的兩極的價值觀和兩極的慾望與恐懼的能量之中,我總是只在自己的心智中孤獨和寂寞,而無法讓自己以及雙方關係中享受在物質生活中每一刻的這裡

我寬恕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了解和領悟到我自己與寂寞和依賴之間,以及兩個經驗之間的互相關聯,於是我總只是在這個心智人格的系統之中被這些人格所控制,而不是我自己經由了解和領悟到這些自己的創造之後走出能量的操弄於是在自己的自我引導之中站立如同生命的平等一體

我寬恕我和給回我自己因為我沒有接受和允許我自己看見了解和領悟到,我使用的愛的名字所表現出來的是我的依賴和寂寞的心智人格於是我的愛的定義中包含了我在關係互動上的來自於心智定義和能量中的不斷的妥協、傷害與衝突,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去看見和反思這個愛的實化行為是否是有效和可以達到成功關係的過程,於是

我給回我自己去接受和允許自己重新的看見什麼是在平等一體的實質物質世界中可以有效實踐的愛的關係並且在實際的關係互動之中體現和實踐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DIP Lite--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短期免費課程)
DIP Pro--http://desteniiprocess.com/  (長期正式課程)
EQAFE--https://eqafe.com/ (教育產品)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Day 442—進程見證--寂寞設計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42—進程見證--寂寞設計 1



寂寞這件事情是我這一生的主要議題,也就是說是我的主要人格設計之一。自有記憶開始我就是黏著大人的小孩,在任何陌生的環境裡都非常的恐懼,剛上幼稚園的時候每天都被拖著上學然後在教室門口大哭大叫的死命的不肯離開媽媽的身邊。成年後便是由戀愛關係中找到依賴,然而無論在任何關係中我總是被寂寞感籠罩,在沒有伴侶的時間中我也不斷的使用秘密心智作為寂寞的辯解來相信我是寂寞的。

在進入Desteni直到現在我都是一個人在生活,但是藉由它的課程我徹底的看清楚了寂寞的設計,於是給了自己走出這個長期奴困我的幻覺與能量的機會。

寂寞感來襲的時候會是如同這樣的情境,早上睜開眼睛,我跟自己說,我有起床的理由嗎?家裡沒有人要我照顧,如果有老公小孩需要我照顧那麼我一定就會立刻起來了,於是這就是我的心智思想正在告訴我的事情,我給予了這個思想力量讓它告訴我該怎麼生活,該怎麼感覺,然後這個心智思想連結了寂寞的負面感受,於是決定了我繼續的賴床行為,同時強化了我的寂寞人格的潛意識設計,讓我更加相信寂寞的存在,並且活著如同寂寞。

這類的秘密心智思想還包括,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可以分享我的感受而且陪著我討論事情就好了;如果我有一個伴侶在身旁我就可以解決寂寞然後往前進做該做的事情,我就可以更快樂充實的過生活,如果發生什麼事情也都不用擔心而可以互相照顧,經濟方面我就會比較放心因為至少有人可以一起打拼,然後會聯想到過去失敗的感情,回想當時應該可以怎麼做,或者想到如果有小孩可以忙著照顧那麼生活就會忙得有意義而快樂等等。

但仔細瞧瞧這些思想內容,我其實是將我所有自己的責任都推託給了我沒有伴侶和小孩而我是一個寂寞的人,然後如果事情不是這樣,我就不會是像現在這個樣子而我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了,於是寂寞這個詞彙便幫我承擔了所有我現階段恐懼去面對的責任和該做事情的理由,在這些以寂寞為首的辯解和理由中,我讓自己三不五時的沈浸在自憐的可悲的寂寥的種種相關的情緒之中,這些情緒的累積於是將我的身體凍結起來形同憂鬱症狀睡太多,無食慾,沒有活動的動機。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到寂寞這個設計與恐懼的密不可分,恐懼仍是它的最初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