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辯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辯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Day 539—辯論比賽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39—辯論比賽 1


我們的教育系統大概由小學開始就訓練小朋友參加辯論比賽來訓練口才,這當中或許還包含關於台風,發音,即興,組織,專注,反應等等能力的訓練,而我想來探討一下這種競賽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領悟,同時又可能會造成怎樣的限制或迷失。

題目是二分成正方與反方的某些輿論或法律或道德議題,因為這樣才能發揮來回辯駁以及高度興趣的效果,我所認識到的在這方面的高手,果然能夠訓練出在短時間內快速組織相關訊息並反應和表達的非凡能力,但我想在此說明的是,其實這樣的比賽形式與目的,是將個人訓練出來的能力僅僅用到了令他人激賞的娛樂效果,卻會造成在個人和社會的實際層面上的生活實踐以及問題解決上的阻礙。

拿些辯題來看看,錢是否萬惡之源;網路是利或弊;同性婚姻是否合法;秩序靠自律或他律等等,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辯論文化中顯化的是人們認同對立的信念是可以同時存在而未決的,並且任一方的輸贏評估憑藉的是辯論技術的好與壞,或者有時是評審的偏見,卻和題目的相對性自身已經存在的待決問題沒有更多的幫助和效益。在這當中人們沒有看到的是如此的,利用正反價值觀同存的理所當然,而在兩極的價值觀中雙方沈浸在激發的能量中只欲贏過對方,又同時挑起觀眾更多的評論和情緒能量的連鎖反應的這個現象,其實除了僅是娛樂效果之外,對於人類社會和生活品質是會衍生更不利的後果的。

這個現象正是因為人們普遍的缺乏絕對共識的價值觀基礎的緣故。人們沒有瞭解到在每個人身上的心智結構對自己和世界和一切生命造成的影響,也沒有看到我們實際真正擁有的其實是我們在地球上共有的一切物質生命,人們甚至沒有覺察到正因為缺乏了這樣的共識,人類的一切判斷因此失去依歸而變得在明顯的解決方案之前手足無措,以致於很簡單可以找到答案的議題被拿來當作辯論的材料,而我們將許多的精神和心思耗費在這些辯解中卻最後仍讓這些議題在懸而未決之中結束,留下的只是因為辯才的好壞決定的輸贏。

殊不知這些輸贏和問題解決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關於人類世界的存亡不在於口才和反應能力的好壞快慢,而是在我們都允許了一個不必一定要解決問題的是是非非的社會,我們相信了每個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信念如同我們以為的自由與民主的顯現,在這當中我們不需要一個共享的明確的共識,於是大家可以誰不犯誰的過好日子。而大夥兒在這些共謀的信念中沒有發現到的是,只因為我們認同了心智中的慾望與恐懼的能量幻象,我們蒙蔽了自己和他人看見真相的能力與智力。


生活教育免費課程 - 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5, 4.rar
百度直接/BT 種子下載:
http://pan.baidu.com/s/1jGHYhQA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忍--2



對生命最好的生活方式


--2




在談這個忍的教義之前我們可以先探討幾個屬於這個團體的信念和前提。

關於這個國家對這個團體的迫害是最極端的。

如何能夠證實這樣的前提?是某些人對另一些人為了消滅其信念和態度於是用極端的不人道的方式來對待嗎? 其實我們若對歷史和這個世界有清楚的認識,這樣的虐待人類行為不是也都有發生在所有的關係層次?在每個國家中,不同的社會,以及家庭之中?被活生生的餓死或渴死算不算是殘暴的虐待?在這個世界的層面中因為少數人的作為和一大群人的不作為,讓每天有上萬人正在餓死卻不願意去看的情形不算嗎?你為什麼只能為某些人發聲?會不會是只有發生在和自己認同的團體當中的濫虐才是真實和算數和嚴重的?

你只因為認同了一個團體,才認為發生在這個團體上面的人的不公義需要聲張,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人們可以隨意的去認同不同範圍的團體,我們是同種族的,同膚色的,同信仰的,同血緣的,同國家的,同黨派的等等,但當你認同的團體的人受到迫害的時候,那往往不是你自己,是另一些人,有著跟你一樣的認同,但你卻願意為這些人做盡一切來抗議一個迫害者群體,那麼我們何不去看見屬於我們人類的共同群體的遭遇呢?這個對於人類的認同是每個人都一樣的,我們全部都屬於人類,這個事實是絕對的而非相對的每個人的不同選擇,所以我們為何不為所有這些因為人類行徑而受迫害的人們發聲呢?

喔,這裡碰到另一個問題了,當我們要為全體受到物質濫用和虐待的人類發聲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個固定的可以指責的對象,我們很難去找到迫害者是哪些人,很難去清楚定位誰是迫害者誰是受害者,而我們很想辯解這行不通的同時,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暗自在恐懼著自己其實是不是可能屬於那當中的一份子有著自己不想承擔也做不到的責任,於是我們更不想去看和承認,我們有無數的辯解來保護自己然後告訴他人這其實是行不通的。

但我們沒有看見的是,就在自己這麼堅信和認同自己是屬於被迫害者的同一個團體的時候,自己已經因為這個定位在持續的濫用和對待自己的生命了,因為生命自身就只是單純的在身體當中的活著,當我們使用兩極端的定義在看待自己和外界的時候,我們只活在意識型態如同信念之中,在這樣的自我定義裡面,我沒有看到我在兩極思想的認同中同時活出了被迫害者和虐待者,而在這心智當中我們是自私的,只為了自己認同的被迫害者角色,卻沒有想到這樣的自私信念的後果就是自己僅僅活出了極端的生命的同時做的總是對人類而言徒勞無功的事情。 沒有看見當我們能夠超越兩極化定義回到物質生命的現實層面為全體人類利益而行的時候,我們才可能真正有效的去改變一切。



LIG 翻译文章 - 2013 至 2014, 6月.rar.torr

http://pan.baidu.com/s/1hqtF6Yw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Day 442—進程見證--寂寞設計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42—進程見證--寂寞設計 1



寂寞這件事情是我這一生的主要議題,也就是說是我的主要人格設計之一。自有記憶開始我就是黏著大人的小孩,在任何陌生的環境裡都非常的恐懼,剛上幼稚園的時候每天都被拖著上學然後在教室門口大哭大叫的死命的不肯離開媽媽的身邊。成年後便是由戀愛關係中找到依賴,然而無論在任何關係中我總是被寂寞感籠罩,在沒有伴侶的時間中我也不斷的使用秘密心智作為寂寞的辯解來相信我是寂寞的。

在進入Desteni直到現在我都是一個人在生活,但是藉由它的課程我徹底的看清楚了寂寞的設計,於是給了自己走出這個長期奴困我的幻覺與能量的機會。

寂寞感來襲的時候會是如同這樣的情境,早上睜開眼睛,我跟自己說,我有起床的理由嗎?家裡沒有人要我照顧,如果有老公小孩需要我照顧那麼我一定就會立刻起來了,於是這就是我的心智思想正在告訴我的事情,我給予了這個思想力量讓它告訴我該怎麼生活,該怎麼感覺,然後這個心智思想連結了寂寞的負面感受,於是決定了我繼續的賴床行為,同時強化了我的寂寞人格的潛意識設計,讓我更加相信寂寞的存在,並且活著如同寂寞。

這類的秘密心智思想還包括,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可以分享我的感受而且陪著我討論事情就好了;如果我有一個伴侶在身旁我就可以解決寂寞然後往前進做該做的事情,我就可以更快樂充實的過生活,如果發生什麼事情也都不用擔心而可以互相照顧,經濟方面我就會比較放心因為至少有人可以一起打拼,然後會聯想到過去失敗的感情,回想當時應該可以怎麼做,或者想到如果有小孩可以忙著照顧那麼生活就會忙得有意義而快樂等等。

但仔細瞧瞧這些思想內容,我其實是將我所有自己的責任都推託給了我沒有伴侶和小孩而我是一個寂寞的人,然後如果事情不是這樣,我就不會是像現在這個樣子而我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了,於是寂寞這個詞彙便幫我承擔了所有我現階段恐懼去面對的責任和該做事情的理由,在這些以寂寞為首的辯解和理由中,我讓自己三不五時的沈浸在自憐的可悲的寂寥的種種相關的情緒之中,這些情緒的累積於是將我的身體凍結起來形同憂鬱症狀睡太多,無食慾,沒有活動的動機。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到寂寞這個設計與恐懼的密不可分,恐懼仍是它的最初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