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活收入保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收入保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Day 586—樂透彩券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86—樂透彩券 1

 

過年期間我陪著家人們一起去彩券行買樂透和彩券,也和朋友見面時跟著朋友們玩樂地刮著彩券等待著看結果如何,那結果呢,當然是有小賺有小賠……

 

於是我們就討論起來關於樂透和彩券的種種,在這討論中當我直接地站在對全民和世界最好的出發點的立場時,我發現我們推動的生活收入保證其實就是一個對所有人類而言的樂透大獎,因為這樣的制度的實行等於是每個人一生到這個地球上就中了樂透獎,因為已經有一筆財富和資源等在那裏讓一個人由出生到離開都能夠衣食豐足的如同在天堂裡過一輩子。

 

但這樣說起來,也其實很嘲諷的是,這個原本讓我們來到世界上就等於進入天堂的理所當然的樂透大獎,卻是我們現今夢都不夢不到的疑似幻象的笑話,說真的如果我們已經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面或許我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得,或者也不會將樂透當成一個這麼有娛樂性質的事物了。

 

這時早就有人會辯解著說,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放棄這些娛樂呢,那麼生活不是沒有什麼樂趣了,恩,每當這個疑問發出來,我裡面感到一團東西堵在那兒要衝出來,然後我要將它們分為幾件事情:

 

首先,為什麼我們不是去問說,這是真的嗎? 我們拿什麼去發給每一個人這樣的出生樂透,這是可行的嗎,告訴我你的計劃,拿出你的證據,讓我知道你是在吹牛還是說真的? 因為這若是可能的,那麼豈不是太太太好了,這對所有人都是最好的消息。不,人們通常都會認為他們將損失某些樂趣了。或者會舉出一些和討論的主題沒有關聯的證據證明我說的這個理想是有問題的,例如

 

我舉這個例子也是因為我都用這個例子說明地球其實是豐富到可以養活所有人的,所以,當我說,若我們全體人類站在澳洲大陸上面的時候,每個人還有一千多平方公尺的土地,用此例證明我們的確有這個基礎實行人人富足的世界之時,你猜人們大都怎麼回覆我? 他們會說,但你要知道澳洲大陸有很大一片的沙漠哈哈,嗯嗯,你的地理知識不錯我希望讀者能看得懂這是一個值得苦笑的地方,因為我暫時不想在這裡多說,或者以後再說吧。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DIP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DIP Lite--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短期免費課程)

DIP Pro--http://desteniiprocess.com/  (長期正式課程)

EQAFE--https://eqafe.com/ (教育產品)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Day 544—小確幸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44—小確幸




發現小確幸這個詞突然發生在周遭各處的訊息中,查詢以後原來是來自村上村樹的文字,他描述自己選購內褲,把洗滌過的潔淨內褲捲摺好然後整齊的放在抽屜中,就是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曾經喜歡看他的書,正因為他此類描述細微現象和感受的方式,但現在我得解構一下這個詞,因為它實際上讓人們利用來走入心智的陷阱。

來看一下這句話--把洗滌過的潔淨內褲捲摺好然後整齊的放在抽屜中,就是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這件小事情是可以稱之為幸福沒錯,那是屬於我們在物質生活中已經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於是容易忽略的日常小事物與時刻,所以這句話可以是個提醒,提醒人們其實是生活在這些微小到這個程度的物質現實的當刻中,而不是在這物質的幸福中卻分離了自己在心智分離的思想情緒中。但是文中這樣的提醒來自對生活現象中有限度的視野,同時也容易被人們的心智解讀所濫用。

微小確切的幸福其實應當是物質性的生活描述,而我們事實上無時無刻都是處於物質性的生活之中,包括組成我們每個人體和每個生命的成分都是物質性的,然而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之中我們都忘記了這件事情,我們耽溺在感受性的事物卻沒有瞭解到一切情緒感受來自於物質的基礎,例如這些心智情緒沒了我們的身體無法存活,反之卻不成立,情緒大量的消耗著我們卻對於解決生活問題沒有什麼助益,而回歸物質層面的訊息才是實際的解決問題之道,例如人際之中我們經常的誤解和被誤解乃因我們使用和接收的話語並非如文字本身和當下所指涉的在解讀和描述,而是在過去累積的情緒記憶和畫面中的解讀,使得各種問題不斷的被製造而沒有共識。這便是我們沒有在每一時刻停留在當下的物質性的幸福的後果。所以小確幸一說中的幸福仍然是偏向連結於物質生活的情緒性感受,卻非是身為物質自身本該有的幸福。

另一個觀點,由人們追逐小確幸的現象可以得知,人們在許多的生活時刻中其實是壓抑和痛苦的,因為人們為了生活必須努力賺錢和看掌握資源者臉色的現象長期來一直存在於世界的金錢系統之中,而在這些限制和勞力之中人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習慣,忘記了或幾乎從來沒知道自己在地球上固有的生存權力與生為物質生命本應的幸福,於是為了平衡視為理所當然的壓力和苦痛,去追尋著小小的幸福感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回報的性質。

於是在這些追逐小幸福中,我們刻意或無意的忽視了我們自己以及所有和我們有共同命運的人類們,在身為共享地球資源的生命的固有權力之中,我們可以擁有的遠遠遠遠超越我們現有的幸福,當然這些排除了那些最富有的菁英們,因為也正是所有人共同的漠視和允許才會造成令少數的菁英們主控了整體人類和其他生命的權力。我們問,人們為什麼漠視?因為從小的洗腦式的教育以及人們固執在心智情緒的掌控之中而深深相信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切並且無法改變。看看這個現象--小確幸一詞被拿來與許多商業活動和令人分心的新聞軼事連結,如同大眾與菁英們共謀地繼續地苟活在生活的束縛與自我奴役中,同時在小而難得的情緒幸福裡滿足自得。

這個每人都具備的心智系統以及與每個人有關的生活方式確實是可以改變的。讀者可以參考下面提供的免費教育課程與生活收入保証計畫,回到真實的如天堂般的物質性幸福生活將是可能的。


生活教育免費課程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5, 4.rar
百度直接/BT 種子下載:
http://pan.baidu.com/s/1jGHYhQA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Day 542—課綱爭議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42—課綱爭議



現在台灣的高中歷史課綱成為了熱門話題,不同方向的觀點又出現了,各有各的堅持,但課綱是什麼?為什麼要存在?

在更久遠的戒嚴時期,中小學的課本內容都是統一的,那個時候的專制是現今都認同的,而在解嚴之後隨著所謂的民主進步,課本內容發展演變到目前使用課綱的方式供各出版教課書者編制內容,然而其實在這個所謂的民主共識下形成的課文制訂方式,真的是往對全民更為進步和自由於是整體生活更好的方向前進嗎?或許有人會拿這個是跟隨著世界趨勢的說法作為依據來辯證這個課綱的做法,然而其實可怕的就在於,目前看似往民主教育前進的道路,其實對於人類不但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反而在民主開放的語境之中,人們更看不見這當中的嚴重問題。

我要說的是,目前的這些編制歷史教材的做法,其實仍然是世界掌有權力者們,或者也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自我奴役的過程。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站在更廣大的人類和生命的立場來看這件事,目前只要是當權者或執政者在教育制度上的任何方式的作為,所服務的並不是整體國民或者人類的利益,而是僅僅少數人,也就是國家菁英們,這些掌有利益和權力的人們的利益的大方向為主的,這同時也是犧牲掉絕大部分的生命生活的方向。

於是關於課綱,實際上對於每個人的物質現實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每個人經由教育系統而被一個國家的少數權力者以及多數的追隨者在一個以國族導向而實際上分裂和扭曲人類生活品質的意識型態的認同之中所共謀的一個在不斷的衝突之中被綑綁奴役的世界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含著隱含著的金錢利益的輸送與剝削,同時就是金錢系統的奴役,顯化在編制課文的商家與政治人物和教育機關的金錢關係之中,而在這些錯綜的金錢奴役關係之中,所謂的教育國民正確的歷史觀,瞭解與本土或國家的切身歷史的正確方向等等的各種看起來有理或令人激憤的說法或做法,都不過只是看起來如此罷了,因為試問對於全部人民的高品質的生活,這些歷史和觀點是否發揮其任何的洞察和領悟作用?不但是沒有,這類爭議的持續進行,僅僅只是在令全體生命的生活更加朝向兩極化與困難。

在目前的教育系統中若我們要能夠給學生們一個充足瞭解與自己真實相關的史地知識的做法,其實並不需要有這樣的課綱制度和程序,事實上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可以實行選課的做法,而閱讀材料也不需要規範一定的內容,而是提供一些真正在進行完整的書寫和研究史地為志趣的學者的作品。以上提出的是一種方向,而任何方式都必須能夠在對全體生命都好的大原則中進行才是重點。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全體能夠首先在一個完善的政經制度中,例如我們推動的生活收入保証的實踐,脫離了金錢網絡的奴役之後,所有人民的生活水準共同的改善而無後顧之憂,於是有能力讓後代能夠在一個對全體生命最有益的教育制度中成長,這個方向才是現今每一個公民應當專注的去瞭解和領悟並實踐的過程。


生活教育免費課程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5, 4.rar
百度直接/BT 種子下載:
http://pan.baidu.com/s/1jGHYhQA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Day—533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533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2



當然我們在這裡並不是在指責檢討這個紀錄片,因為紀錄片如同這個世界整體的自我蒙蔽,已經總是束縛了自己而因此無法發揮可能由於歷史的紀錄而能到達的更廣遠效益。

在這裡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何謂還原歷史

首先我們必須要瞭解到,當歷史被使用在戲劇/故事/歌謠或甚至紀錄片等等媒介當中的時候,往往即使再貼近真實,都已經遭遇渲染,已經被一再地由後人的層層詮釋中,不再如同原始的歷史陳述了,那麼什麼才是真的歷史?

歷史的還原當是對於事件發生的人事時地物的物質現實的忠實描述,如此而已,於是例如在一連串相關的霧社事件中,就僅是年份,以及哪些人在哪裡做了哪些事情的那類年代表罷了,原因是我們實在已經無法去走過當事者在思想感官上面經歷的認知情緒和決策過程,僅能經由已經完成並有記載和證據的遺跡來瞭解那段過去和人們在事件中的實際決定結果。

因此當我們看到戲劇或者紀錄片裡面為了戲劇效果所鋪陳的一切輔助的音樂取景以及對於當事者的描述的剪輯和強調,都成了過度的渲染而不再是真正還原的歷史,當然如果影片只是要達到引發情緒共鳴的各種效果那麼也就達到了目的。

然而很不幸的也是,歷史故事已經總是一再地被拿回來僅僅做為借題發揮的情緒人格的激活媒介,卻沒有拿來被後來理當具備更廣闊視野的人類用來檢視和學習人們在各種處境之中如何可以擁有更好的選擇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並不需要很多的枝微末節就能夠從概略的歷史當中學習,而由人們對待歷史的角度以及類似的歷史一再地在人類世界中上演的情況而言,我們在這個歷史點上,仍然還是處在----人們從未由歷史中得到教訓。這樣陳述的事實當中。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4, 9.rar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