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賽德克巴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賽德克巴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Day—535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4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535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4


真實VS虛構

我們已經看見,當站在同一塊土地上面同時分享著同一片天空的不同族群,所信奉和看見的是不同的象徵性的事物,並且意圖將自己的相信強加在對方身上的時候,衝突便產生,於是最終可以造成無法彌補的犧牲和慘痛… 因此在這裡,我們真正該相信和看見的該是什麼,以能夠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其實答案非常的明顯卻不易被看見,那就是所有人類和生命共享的物質性的一切共識才是真實的,而對於會造成悲劇事件的造成敵對的抗爭的象徵性的信仰事物便是不真實的。那是因為,只有在我們每個人眼前能夠被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基礎上看見和描述出來的事物才有可能是讓所有在關係中的討論和互動和交流有立基的點,那便是我們的物質世界,而由這個物質的看見中延伸出來的不同的解讀,便需要回歸到原始的最簡單的實物的基礎來看。

由我們一般人類的智慧而言,我們其實都能夠看出來,對於太陽或是彩虹的崇敬,只是各自選擇的代表自己的群體的標的不同,同時因著不同地域文化的生活習慣,祖先在某個時地點將象徵物與生活元素做了某些特定的結合,於是造就了生活中的傳統與信仰,而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人們生活範圍的限制,這些信仰一代代的藉由生活教育傳承了下來,只是很不幸的,人們之所以如此堅信著祖先流傳下來的神話方面的信仰的源頭,來自於人們的恐懼心,在害怕屬於自己的家族群體無法存活,同時貪戀著掠奪他人資源的自私慾望,在人類的兩極化心智的結構中,於是不同的群體與群體間形成了極大的生活與心智的距離。

這樣的事情講起來其實是整體人類的不幸,因為人類看重心智的兩極情感現象大過真實的物質世界,人們很難發現到,由他們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至少有兩種,人們將自己的眼睛瞪的大大的,看到的除了眼前外在的共享的真實發生之外,同時還能看到自己私自的心智中的想像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多麼的因為個人的經驗和感受和創造有所不同而難以溝通,但人們卻寧可深信著這些僅僅聯繫著個人情緒體的畫面,因為人類不明白自己早已經允許了自己做為心智情緒的奴隸,不明白因為這個初始點於是人類必須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於是傷害其他的人們,甚至人類歷史已經被看到了如此多的重複與循環的濫虐與屠殺的不幸,如今的人們閱讀著各個媒介的導引卻始終沒能夠看透這人生的幻象並且走出這個人類命運,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到底可以怎麼做呢?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5, 4.rar
百度直接/BT 種子下載:
http://pan.baidu.com/s/1jGHYhQA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Day—533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533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2



當然我們在這裡並不是在指責檢討這個紀錄片,因為紀錄片如同這個世界整體的自我蒙蔽,已經總是束縛了自己而因此無法發揮可能由於歷史的紀錄而能到達的更廣遠效益。

在這裡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何謂還原歷史

首先我們必須要瞭解到,當歷史被使用在戲劇/故事/歌謠或甚至紀錄片等等媒介當中的時候,往往即使再貼近真實,都已經遭遇渲染,已經被一再地由後人的層層詮釋中,不再如同原始的歷史陳述了,那麼什麼才是真的歷史?

歷史的還原當是對於事件發生的人事時地物的物質現實的忠實描述,如此而已,於是例如在一連串相關的霧社事件中,就僅是年份,以及哪些人在哪裡做了哪些事情的那類年代表罷了,原因是我們實在已經無法去走過當事者在思想感官上面經歷的認知情緒和決策過程,僅能經由已經完成並有記載和證據的遺跡來瞭解那段過去和人們在事件中的實際決定結果。

因此當我們看到戲劇或者紀錄片裡面為了戲劇效果所鋪陳的一切輔助的音樂取景以及對於當事者的描述的剪輯和強調,都成了過度的渲染而不再是真正還原的歷史,當然如果影片只是要達到引發情緒共鳴的各種效果那麼也就達到了目的。

然而很不幸的也是,歷史故事已經總是一再地被拿回來僅僅做為借題發揮的情緒人格的激活媒介,卻沒有拿來被後來理當具備更廣闊視野的人類用來檢視和學習人們在各種處境之中如何可以擁有更好的選擇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並不需要很多的枝微末節就能夠從概略的歷史當中學習,而由人們對待歷史的角度以及類似的歷史一再地在人類世界中上演的情況而言,我們在這個歷史點上,仍然還是處在----人們從未由歷史中得到教訓。這樣陳述的事實當中。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4, 9.rar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Day—532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1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532  紀錄片餘生觀後感 1





近來在一個影片觀摩活動中看了一支紀錄片餘生,描述霧社事件之後訪談賽德克族後代子孫們的生活經歷,相關歷史研究定位,以及遺族追尋歷史遺跡的過程。

在這個受到大獎肯定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其相當感性的描述著事件本身以及之後的歷史還原過程,藉由遺族們娓娓道來的因為歷史的包袱而承接的記憶以及傳承族群文化與榮耀等等的壓力,當中遺族們訴說的表達方式和歌聲,影片呈現的景象與配樂,以及尋找聖地之旅的鋪陳和編制,我想這個片看來已經十足的達到了其製作的出發點的結果,成為這類紀錄片中的好作品。

而在這裡我希望能夠藉由一個這麼樣的紀錄片來看看我們其實還能夠在這些資料的還原中看見或學習到什麼,以致於或許可以能有更多角度的來探討一個紀錄片能夠告訴我們的事情或到達的地方。

我們看到了藉由紀錄片所描述和還原的相關歷史事件已經經由多元的探究而能讓我們重新認識曾經遭到誤解的歷史片段和結論,同時我們看到過去原住民的族群文化和生活方式,看到那個時代中一個由外國進來的族群可以如何因為較多的資源和貪心而藉由暴力去剝奪和操弄另一族群的生活方式,而處於資源劣勢的族群又是如何的在一次次的屈從和妥協中終於的選擇了武力群起反抗和報復來企圖回到原本的生活尊嚴或者甚至在追求著一去不返的視死如歸的悲壯心態,藉由族群文化中共同由歷史傳承建立的傳說中的聖靈之地做為更好的歸處的信仰來讓自己完成這樣的使命,做為一個遭受不平等對待的終極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紀錄片的紀錄手法,在似乎忠實的呈現這些歷史過程和遺族的心情的同時,它其實也在重複著做著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再地重述和默認這個歷史曾經已經利用過的問題解決方式同時賦予更多的情感著墨。於是在這樣的默認之中,這些被人力物力在時間中挖掘的珍貴歷史,成就了的僅僅是觀者們反覆的的同理同情於如此這般的悲壯故事。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4, 9.rar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