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國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Day 542—課綱爭議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542—課綱爭議



現在台灣的高中歷史課綱成為了熱門話題,不同方向的觀點又出現了,各有各的堅持,但課綱是什麼?為什麼要存在?

在更久遠的戒嚴時期,中小學的課本內容都是統一的,那個時候的專制是現今都認同的,而在解嚴之後隨著所謂的民主進步,課本內容發展演變到目前使用課綱的方式供各出版教課書者編制內容,然而其實在這個所謂的民主共識下形成的課文制訂方式,真的是往對全民更為進步和自由於是整體生活更好的方向前進嗎?或許有人會拿這個是跟隨著世界趨勢的說法作為依據來辯證這個課綱的做法,然而其實可怕的就在於,目前看似往民主教育前進的道路,其實對於人類不但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反而在民主開放的語境之中,人們更看不見這當中的嚴重問題。

我要說的是,目前的這些編制歷史教材的做法,其實仍然是世界掌有權力者們,或者也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自我奴役的過程。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站在更廣大的人類和生命的立場來看這件事,目前只要是當權者或執政者在教育制度上的任何方式的作為,所服務的並不是整體國民或者人類的利益,而是僅僅少數人,也就是國家菁英們,這些掌有利益和權力的人們的利益的大方向為主的,這同時也是犧牲掉絕大部分的生命生活的方向。

於是關於課綱,實際上對於每個人的物質現實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每個人經由教育系統而被一個國家的少數權力者以及多數的追隨者在一個以國族導向而實際上分裂和扭曲人類生活品質的意識型態的認同之中所共謀的一個在不斷的衝突之中被綑綁奴役的世界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含著隱含著的金錢利益的輸送與剝削,同時就是金錢系統的奴役,顯化在編制課文的商家與政治人物和教育機關的金錢關係之中,而在這些錯綜的金錢奴役關係之中,所謂的教育國民正確的歷史觀,瞭解與本土或國家的切身歷史的正確方向等等的各種看起來有理或令人激憤的說法或做法,都不過只是看起來如此罷了,因為試問對於全部人民的高品質的生活,這些歷史和觀點是否發揮其任何的洞察和領悟作用?不但是沒有,這類爭議的持續進行,僅僅只是在令全體生命的生活更加朝向兩極化與困難。

在目前的教育系統中若我們要能夠給學生們一個充足瞭解與自己真實相關的史地知識的做法,其實並不需要有這樣的課綱制度和程序,事實上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可以實行選課的做法,而閱讀材料也不需要規範一定的內容,而是提供一些真正在進行完整的書寫和研究史地為志趣的學者的作品。以上提出的是一種方向,而任何方式都必須能夠在對全體生命都好的大原則中進行才是重點。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全體能夠首先在一個完善的政經制度中,例如我們推動的生活收入保証的實踐,脫離了金錢網絡的奴役之後,所有人民的生活水準共同的改善而無後顧之憂,於是有能力讓後代能夠在一個對全體生命最有益的教育制度中成長,這個方向才是現今每一個公民應當專注的去瞭解和領悟並實踐的過程。


生活教育免費課程http://lite.desteniiprocess.com/

QQ: 生活收入保障LIG  372550945
LIG
翻譯文章 - 2015, 4.rar
百度直接/BT 種子下載:
http://pan.baidu.com/s/1jGHYhQA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Day 460—民族主義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60—民族主義 2





解決方法--

上面借用了我們以中國歷史情勢為背景的民族主義的出現成因和目標來看整個人類世界是如何的在以對生命價值而言的負面效益在進行著類似的理想主義。

我們並不需要去談這個主義的存在是否適當,因為正如之前所說一個民族的聚集而形成生活單位的情形是人類歷史的自然現象,只是當我們碰到了和我們的長相不同以及生活習慣不同的人們或者看到他們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以及地上的資源的時候我們的做法可以如何進行而令所有人類的生活可以更安適富裕?因為顯然的當我們的想法朝向你們與我們是不同的國家民族而我的國家需要更強盛富裕那麼你們的國家種族可以完全不必存在的時候,這個思想和作為的方向並不會讓自己的國家真正的富裕強盛,因為在這當中國家為了侵略和自保所發展的軍事武器的人力物力和權謀的心智消耗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讓人類世界嚐到了物質資源短缺和貧富差異和身心病痛的苦果…

我們可以去調查這個‘擁有’的概念實際上的效用,那塊土地是我們的和那些人是我們可以支配的這些想法和慾望實際上帶給自己和國民的是什麼效果?在以概念和意識型態為前提的引導下,我們其實從來沒有達到過任何目的,一個人能吃的能穿的就是那麼多,更多出來的只是一個擁有的念頭罷了,但為了這個念頭自己要塑造敵人隨時擔心被報復或侵犯,最後仍然實際上沒有辦法擁有到自己想要擁有的所有資源,正因為我們所抓住的不過是一個念頭和概念罷了,這個概念和意識型態讓我們吃飽穿暖了之後還一直相信自己好像缺了什麼必須要去填滿,那麼為什麼我們甘願在幸福之中去受這個擁有的幻象之苦?

因此那解決方法就是放下擁有的念頭而採用一個對所有的國家民族都有實際效益的共存方式來進行國族與國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這個世界可以重新因為地理文化環境的差異重新區分出新的有效單位來實施一個例如生活收入保證(LIG的方案,因為民族差異的強調只因為資源輸送的實際方便性而不再是建立在破壞性的自私擁有的概念上。


酬賞/效益--

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或者平等博愛的道德觀都可以不必是僅僅是意識型態上的一個永遠達不到的目的的理想,當這些原則確實的運用在為了自己和全體如同所有國族人民的生命生活水準的層次上面,這個世界可以因為資源的有效分配而沒有了戰爭衝突,於是保有各民族間原本的文化生活習慣以及開放民族國家間的自由交流可以更為容易,而因此完成世界大同如同全人類幸福生活的運作。


平等生命基金會---生活收入保證(LIG)提案
http://desteni.org/chinese/forum/viewtopic.php?f=49&t=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