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Day 378—心理學重建-自我認同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78—心理學重建-自我認同



在心理學界裡面談自我認同最有名的理論就是E.H.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他認為個體在認同形成過程中,為了因應社會要求及內在成長的心理需求,需經由不斷的探索及經歷發展危機,最終對某價值體系形成一種忠誠及認同感,此認同感可使個體面對過去所擁有與未來所承諾時,具有著一種內在同一性和連續性的感受。而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是自我認同的重要發展階段,在當中會遇到許多的危機與挑戰,於是一個自我認同發展成功的人,會是一個有自信自尊社會適應良好並且得以自我實現的人,反之發展失敗的人就是自卑和低自尊而社會適應不良而無法整合的人。

現在我們在已經被揭露的心智意識系統的了解中來解構這個自我認同。做為一個原本完美的物質生命原本並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會有自我認同的產生和危機的起始點是心智由生命中的分離,因為兩極化的價值判斷系統開始產生作用,由教育者和社會化的外力協助之下,在自己內部造成摩擦和矛盾而製造了危機與適應的問題,所以認同問題由無中生有而在青少年時期顯化,一般人通常一輩子都會處在不同程度的衝突與摩擦之中,而永遠都無法解決這個認同的問題。

什麼樣的人有著成功的自我認同而帶著良好自尊自信呢? 大都是社會的菁英們。在走向自我實現的成功自我認同的過程就是如何一步步的建造強壯的自我(EGO)的過程,它們必須要明確的認出和評價什麼是好的對的善的而什麼是壞的錯的和惡的,於是便可以最終對某價值體系形成忠誠,於是這個方向將它們帶向財富與地位,所謂的內在同一性和連續性的感受指的是一個人全然的將自己定義和整合在某一個主要心智人格之中並且深信不疑,而且他們還要能成功的將自己侷限在很狹窄的環境之中與他們同類的人在一起。很有趣的,對我們正在走向生命的進程中的人而言,進程的最初階者便是這群自我欺騙者,對於這個世界的真實情境豪無覺察卻以為自己做為世界前端的帶領者正帶著世界走向更進步和富裕。

那麼面對這個所謂的人類的自我認同問題我們要如何在走向物質生命的進程中來處理? 那便是去徹地的瓦解這個自我認同,它自來自無中生有我們也讓它走回虛無,我們走向生命的旅程原本便是要回歸虛無,當我們不再需要使用這些價值觀來定義自己找到自尊,這個心智的重擔便可以放下,使用的工具便是書寫,呼吸,自我寬恕,自我修正應用。於是在回歸生命如同虛無中,我們各自擁有無限的生命表達,我們沒有自我這個東西來讓人傷害或評價,於是成為真正的自由和力量,在與全體生命的一體平等中成為一個有效的人。

DIP線上免費課程學習如何超越心智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