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背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背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Day 431--我的校準過程 2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31--我的校準過程 2







將背景呈現出來

非常有趣的,如果人們要問在這個過程中我到底我是根據什麼來判斷我做出了什麼決定或選擇的話。我可以很簡單明白的告知我是以全體的共識和物質生命的這裡為指導原則來進行事務的方向。但是這個簡易的答案對有些人而言說了等於沒說,而若是要多說一些的話,就會產生顧此失彼而沒有辦法交代清楚的狀況,因為牽涉到的層次太多元了。那麼不如只是維持簡單即可。

好,那麼到底在現實世界中,由於各方的訊息是如此的龐大多元,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有效的整合和理解並做出決定呢?其實我若要詳細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將我一生的經歷過程都說出來了,因為這個行為的養成就等同於這個人生的整體領悟加上現成的所有訊息,在這裡的每一時刻的整合的表達。

對於有些已經校準了大原則或與帶領位置校準的人們而言,有效的合作是比較容易的,但對於同樣會對做事方式具備事情可以怎麼做的考量習慣的人們而言,較容易碰到一些阻礙和各自的人格議題,這時候是可以給自己機會來處理的,當然這裡不是說只有這些人們有相關議題要處理,但無論每個人的合作模式如何,我若能夠提供出較多的學習領悟上的背景訊息,也可以是一個協助的管道。

我也發現到我們組織的性質缺少了如農場那邊的一項優勢,那兒如同一個核心組織,在那兒人們是生活在一塊兒的,這般的物質生活上的溝通支持自然較為充分,而我們各自分別的僅依憑網路文字的傳遞,在互相瞭解的速度上會慢上許多,所以農場那邊也會鼓勵人們去到那裡實際的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那麼在物質現實的校準上面就會較快速了,所以當中文組尚未能夠有共同生活方面的支援時,也許能藉由一些背景描述來盡可能的透明化實際狀況以企圖減少過多不必要的投射想像,於是加強一些彼此的校準。

我個人也是一直在以文字整理我人生中走過的歷史紀錄以作為自身整合領悟的工具,因此在這個領導合作型態告一段落的階段,就為自己整理一下我走過的道路,可以更加親近自己和人們。而在這當中我只提供我自己的行走歷程,不涉及到他人的事物。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Day 414—權威說的話



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414—權威說的話


  
這裡指的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對我們所傳達的文字話語。

做為一個老師的身分有時候會有學生來問我,老師,你當初說的什麼什麼的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然後我請學生再多說一些那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話,還說了些什麼,或者問學生,為什麼特別對這句話想要理解,因為我需要多一些脈絡來回應問題,但很有趣,學生的回答經常是他已經忘了其他的內容了,只留下這句話或訊息的印象。

這個情形正好可以說明我們在學習時候的習慣,那是跟隨著心智能量/情緒的,於是會形成所謂斷章取義的情形,並且將自己選擇性的看到的部分放大,成為知識或者教條般的去遵循這個部分。在這裡有兩個層面來說明,一個層面是我們針對聽到看到的字句,因為那是已經被自己的過去的已經賦予能量的相關記憶和經驗所辨識出來的部分,於是會依照心智的目的來反應,忽略了其他的脈絡背景,那麼對這句話的了解便漏失了訊息。

另一個層面是我們的心智人格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習慣,也就是我們總是習慣的去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記憶的知識如同規則/教條/方法來學習,例如佛學中有說到的法執,有個佛學的故事裡面師父跟弟子說,你聽到的是法,但我說的卻不是法。意思就是說,若教導的這個人教的是自己,是活出來的文字,而非教書匠的照本宣科的話,那麼他不是在教知識,但聽的人卻會以為在聽知識或規則,於是如此的記憶和執行。

所以當教導或協助者傳達的是自己的領悟和看見的時候,他僅是在表達他自己如同活出來的文字,因此在學習的人也可以是在領悟中學習和活出這些表達,但這個學習的方向和意願卻僅能自己給自己,是教導不來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許不容易那麼快就捨棄習慣進入到全然的領悟,於是逐字逐句的記憶學習方式仍可以是一個橋樑,然而每個字句和文章與傳達與權威本身都是一體平等的表達和接收。在理解中的犯錯顯示了訊息的不足,也是必然的在學習中的過程。所謂的絕對的知識或責任,是了解並活出我們原本存在的方式如同每個生命的一體平等,這經常不是單看外部表現能夠評斷的出來個體是如何的活著自己,除非個體寧願耽溺在心智能量中,否則在這個學習意願和過程中的個體化表達均是相對於背景的和值得榮耀自己如同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