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命的旅程
過去的經驗中被抱怨總被我連結到負面的價值觀和能量之中,因為被知覺為很不好受的,因此想盡辦法克服這個感受,在過程中用了許多暫時感到有效的方式,例如經常在思想中操弄而讓自己走到正向的思想和感受之中。然而學會使用自我寬恕解構的工具後才算是了解到原來我們是可以有效地在看見和領悟之中做到解除幻覺錯覺和能量而回到物質現實的真實生命中,如此也才是真正有效的超越了心智的循環模式而達到問題的解決。
在這裡我要處理的是對於需求者或受助者或依賴者的抱怨,這些被我定義為需求者/求助者/依賴者的人們出現在我的家庭、生活、學習過程、人際關係以及教育工作上面,並將我作為求助/需要/依賴的對象,然而在互動過程中這些人們會以我為對象產生抱怨,並且抱怨的程度隨著需求和依賴的程度而增加,過去在學習心理學的諮商治療理論的時候被教育要去辨別這些不同的人格或精神症狀模式來因應處理,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將這些精神症狀或疾病名詞給予負面的價值觀去定義求助者而與自己身為救助者或教師專家的身分刻意的隔離罷了,而在這樣的分離中自己沒有了解到這僅是在自己心智之中與自己和全體生命分離的過程和後果,對於處理因此現象產生的關係以及協助都沒有實際的幫助。
我觀察到在這類面對需求者的抱怨的過程中會產生的內在對話包括--你自己應該要知道是你自己需要幫助和依賴和被愛被肯定,那麼為什麼對於你找到的協助者還要挑剔和攻擊而非要對方感到不舒服呢? 這樣人們會願意幫助你嗎? 你願意去幫助一個總是否定你讓你難過的人嗎? 而在這些對話中連結著的是憤怒和受害和責備的思想與情緒,並且也牽連到與自己的歷史記憶有關的經驗。而如果我真的因為不舒服而要逃離的時候我又會產生另一組內在對話--這些人們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幫助自己才來尋求幫助而我有能力為什麼要放棄他們呢? 他們因為對我的肯定和依賴才會表現出極端的移情現象如果我就這樣地拒絕了他們他們又會如何的看待我? 如果求助者是我自己我也希望對方能夠在這個時候體諒和接納我的啊! 我如何對得起自己一個助人者的角色? 他們還有可能得到這樣的協助嗎? 在這類思想中我連結和注入了例如憐憫和內疚和拋棄以及道德觀有關的思想情緒能量。
在以上這些心智設計的運作之中所沒有了解到的是,這一切都是在以自己的經驗感受為中心的心智之中的操弄,都是需要在自我寬恕中改變並校準物質生命的。於是才得以達到在穩定中支持自己如同支持他人與全體生命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