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命的旅程
Day 394—心經的五蘊皆空
色、受、想、行、識。這是佛經中的五蕴。也是佛學對心智系統運作的描述。這五蕴在佛經上的說明對於許多人而言是很難懂的,就我個人所見,他將人的感觀對象和其所產生的總總後果的樣貌做了太多細節上的分類描述然而這些名目卻對於修行或解決問題本身沒有實質的意義,此外這個五蕴的區別將主觀內在的現象和客觀的物質現像混淆在一起,當然如果最後的目的是一併的要將一切視為”五蘊皆空”,無論實與虛一律要超越,那麼這樣混淆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可以藉由對心智意識系統的了解來簡化這個色、受、想、行、識的內容描述於是幫助我們來看可以如何運用修正這五蕴的觀點。
色—即我們可以經由身體的各種感官所觸及到的一切物質世界的對象。
受—即各身體感官經由心智所轉換得到的知覺感受和情緒反應。
想—經由身體感知觸及物質世界之後產生的想法、圖像、想像、相貌。
行—經由前述的感受情緒和想法思維所產生的行為造作。
識—身體感官接觸外境實相而產生的個人判辨與記憶樣貌如同心智人格模式。.
由此可以是一個證據說明佛學如同現代心理學對於人類心智的運作觀察已有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我們利用五蕴來簡單說明心智意識系統的話。即是我們利用色而啟動了想與受導致行而成為識。我們受到心智的奴役成為不斷的色受想行識的循環於是我們必須要停止這個循環於是回到生命的這裡。但這部分卻是佛學始終沒有看到的。
心經的”五蘊皆空”和”色即是空”道出了佛學將真實的物質現實視作虛幻,於是這個盲點將原本細微的心智觀察導入人類對現實的濫虐的視若無睹並引導了世界上信眾成為與菁英們共謀的持續毀壞這個世界。於是佛教的修行法也沒有能夠真實有效的幫助個體與全體,靜坐冥想也許可以輔助的幫助人們覺察心智,但是與物質世界切斷連結的目標只是讓人們放棄了生命的責任。誦經念佛的做法更是讓人們的心智導入到另一層面的意識設計之中令人耽溺而與生命分離,這部分佛陀也有親自經由跨次元連接口出來說明。
Desteni的課程則是真正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讓我們了解可以如何藉由寬恕和修正自己於是我們的存有體如同覺察力逐步的在細微中與心智結合於是由被心智奴役成為主導心智如同生命的表達。請來Desteni研究心智意識系統以及如何真實超越其奴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